10月10日,细雨绵绵,洪湖镇凤凰村菜农吴健全走进菜地,看到一块长势较差、且菜叶上虫洞较多的莴笋、飘儿白等蔬菜时,吴健全脸上流露出一股满意的神情。
“这几亩地的菜可是我这季秋菜的聚宝盆。”吴洪清说,这都是源于一个新型订单模式。
不用化肥、农药“虫洞”蔬菜订单卖高价
2007年,吴健全回到洪湖镇凤凰村,发展起140亩蔬菜基地。多年种菜、卖菜让他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2009年,应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渝发展有机蔬菜的黄国良邀请,吴健全到黄国良的蔬菜基地担任有机蔬菜技术员。
今年6月,黄国良与几个朋友打算在重庆开办一有机餐厅,便找到找到吴健全,打算让他供应应季的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价值明显高于一般蔬菜。吴健全之前也有这想法,但这样的菜只能销给高端客户,缺少市场的他,一直不敢实施。如今市场找上门,吴健全立即答应。并于7月13日,与对方签订合同。
合同约定:今年下半年,吴健全供应3520斤应季蔬菜,单价3.5元/斤。前提是,这些蔬菜不得使用化肥、农药。
紧接着,他就按照合同,在7亩地上栽种了莴笋、飘儿白、菠菜等应季蔬菜。
这些菜没用化肥、农药,长势虽然较差,因为菜叶有虫洞,卖相也较“差”,但效益却更高。
10月以来,吴健全已向对方供应近700斤蔬菜。按照合同,这些蔬菜每斤售价达到3.5元,比市场价1.5元/斤高出一倍多。
效益虽好还需诚信维护
吴健全算了下账,这些菜由于价格高,每亩产值将达到2万元,比一般菜地每亩1万元的产值高出一倍。且因没用化肥、农药,若论效益,还会更高。同时,此举还规避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吴健全告诉记者,他们这种合作模式刚起步,对方不对产品做有机检测,只是对外公布产品供给地,以便顾客实地检查生产方式。“要发展、维护这种模式,关键就是诚信经营。”
早在9月,吴健全的飘儿白、莴笋等蔬菜就上市,但黄国良的有机餐厅因手续没办妥未开业,他的菜就只得运到市场去卖,2000斤蔬菜售价平均售价1.5元/斤。
见此情况,黄国良还未等吴健全诉苦,就主动提出,按照2元/斤的差价补偿吴健全,使其售价达到合同约定的3.5元/斤。
“他就这么诚心维护这模式,那我也得诚心去维护。”吴健全在菜地里边走边说,时不时又弯身摘除菜叶上的虫。“这种模式发展好,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发展这种模式,让更多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