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粮食安全与“三农”工作

   日期:2008-05-15     作者:农脉网    浏览:213    评论:0    
核心提示:  4月2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执行干事希兰在英国举行的“粮食峰会”上指出,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并

  4月2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执行干事希兰在英国举行的“粮食峰会”上指出,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并将这场危机称为“寂静的海啸”。希兰的提法并非杞人忧天,今年3月,全球主要粮食如小麦、大米期货价格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普遍预计未来粮食价格仍将进一步走高。正当大多数国家叫“饿”声此起彼伏的时候,一个来自中国的消息让慌乱的人们感到了些许安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省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正是中国政府多年来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三农”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促成了今天五谷丰登、粮佑天下的盛景。

  搞好“三农”工作,政策扶持是基础。政策不仅是号召、导向,更是刚性原则。它意味着国家对“三农”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大问题的重视态度是鲜明的、一贯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农业工作时说,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吃饭是“头等大事”。在此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央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2003年,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发展方针;2004年,相继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支农政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此后连续5个中央1号文件,建立了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面取消“农业三税”、实行农业补贴制度、实施“四补贴”政策……一系列扶持政策让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国也首次实现了粮食连续4年增产丰收。

  搞好“三农”工作,科技进步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和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2003年以来,通过组织重大农业科研创新活动、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加强农业技术引进、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等形式,我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效显著。粮食作物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取得突破,中国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总体贡献率达48%。

  搞好“三农”工作,协同合作是保障。“三农”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多行业、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邮政、电信、电力、交通、金融等行业、部门通力协作,对“三农”全力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康庄大道。其中,邮政部门努力实施“村邮工程”、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工程”,特别是利用特有的仓储系统、运输系统、快捷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农资产品的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降低了农资产品价格,减轻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多方面的鼎力支持让中央的惠农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农民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的“宠儿”。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需要事关全局的大局意识,更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真抓实干。从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到实现粮食连年增收,从以前的贫困阶层到当下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三农”工作的成果不再是简单量化的数字,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有效落实和集中体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