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河南  白菜  西安  湖北  供应  西红  甘肃  西瓜  葡萄  石家庄 

要避免蔬菜“卖难买贵” 一边伤农一边伤民 食品资讯

   日期:2012-11-04     浏览:800    

当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时节,北方部分地区蔬菜遭遇“低价滞销”难题。在山东,各地频发“菜价伤农”事件,大白菜、白萝卜、莴苣、芹菜等价格甚至跌破了菜农的成本价。然而,与菜农相对的另一方,广大市民却并没有感觉到菜价有所下降,出现了“卖难买贵”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之所以说“卖难买贵”是个怪现象,是因为在市场经济规律下,成本和供求决定价格。某一商品集中上市,需求不变,在供应增大的情况下,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必然。然而,到了蔬菜头上,这个规律显然却失效了。一方面,秋季蔬菜大量上市,价格跌得让菜农欲哭无泪;而另一边,市民却在花着高价买菜。那么这蔬菜中间的差价到底去了哪里?

从宏观层面来看,蔬菜差价大,从地头到餐桌,从贱到贵,有两个较大的影响因素。一是蔬菜从田间收获到市场出售,中间消耗和浪费过大。这中间包括正常与合理的消耗与损失,也包括不正常的消耗和损失,比如人为浪费、比如因为储藏、运输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腐烂、冻害等浪费。

我们不防看看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比如7月3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就表示:“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20%的蔬菜损失率,相当于产后100亿公斤蔬菜,到了市场销售与消费环节,就剩下了80亿。换言之,如果100亿公斤成本加利润100亿元,每公斤1元钱;不计算运输、储藏等成本,损失掉20%之后,每公斤至少要1.25元,价格上涨25%。

另一方面,运输成本过大,无疑是蔬菜“卖难买贵”的一大成因。比如据2011年4月2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山东批发价每斤2分钱的白菜,运到南京之后批发价2毛,零售价4到5毛,中间加价10到20倍,也就是加价1000到2000%。即便是如此,一些蔬菜运输商和批发商依然表示,除过中间的运费、包装费、人工费用、摊位费以及运输途中的损耗等费用,“没有赚头”。

很明显,解决蔬菜“卖难买贵”,一边伤农,一边伤民的问题,避免蔬菜“贵贱同身”,成为伤人“双刃剑”,一方面需要做好蔬菜种植引导、调剂等工作。另一方面,无疑需要改善蔬菜储藏条件,避免不合理浪费与损失,实现蔬菜供应少受甚至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各个季节都能保证供应;同时,拓宽流通渠道,降低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以及摊位费等中间成本。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