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31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生物限时寻”时一个昆虫也不认识,对桂圆和荔枝的区别感到茫然,惊叹茄子竟然不是长在树上的……昨天我们展示了现在的孩子对待动植物的认知方面的缺失,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并且分析了原因:我们的环境在慢慢蚕食这些幼小心灵中的“绿色”。今天我们来看看,那些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学校、单位、个人,对“矫正”中小学生自然常识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分享他们的灵感,以期让更多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能重视这个问题。
我们的校园就是果园长果果认果果吃果果
“我们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了很多果树,小朋友们兴奋得一天到晚来看果子长多大了。”走进建国西路机关幼儿园,黄雪梅老师的桌上放着一筐刚采收下来的柿子,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们通力合作后的“成果”,中班大班小朋友分管采摘,小班的小朋友则负责接下来的品尝。为了便于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柿子,采摘时在树顶端还特意留了两个。
记者在建国西路机关幼儿园内看到,园内各个角落都种满了各种果树,细数不下数十种,柿子、苹果、桃子、石榴、橘子、梨、葡萄、枇杷……秋季时,枝头挂满了诱人的果实。为此,幼儿园还请来了园林专家,对果树栽培进行辅导。今年幼儿园还考虑种植一棵冬枣树。
黄雪梅告诉记者,孩子们每天都会吃水果,但对于这些水果是怎么来的通常毫无概念,为此学校对原有绿地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果树的品种。事实上,在不大的园区内,幼儿园共种植了不下七十多种花卉植物,保证了一年四季常青,花开不断。
在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校长谭军指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垂直绿化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学生下课时只允许在教学楼围起来的天井内活动,空间十分有限。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绿色,学校在每个廊柱上种满了垂直绿化,郁郁葱葱一直延伸到了顶楼。在底楼的花坛里,则栽满了凌霄等各类攀缘类植物,而在二、三楼走廊上则挂满了黄馨花,每到春天,黄色小花充满活力。
“考虑到养护成本,很多学校操场都用人工草坪,但是我们坚持用天然草坪,让孩子们切切实实地脚踩大地。”谭军告诉记者,
让学生亲手在校种蔬菜开植物课程根据年龄施教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成立了一个少儿科学院,其中有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植物研究所,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就近取材”到校园里进行植物分株、栽培等。
为了教学需要,在操场一角辟出了一个小花房,不仅种植一些常见的盆栽植物,还有许多多肉类植物。周一,又一群小朋友进去参观,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长那么高的仙人掌,兴奋地跟仙人掌比起了身高。
在建国西路机关幼儿园,让人诧异的是,在梧桐树下还有一块小小的种植园,种有辣椒和土豆。黄学梅告诉记者,开辟这个区域,是为了让小朋友观察蔬菜长叶、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为了让这些蔬菜茁壮成长,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还用落叶和杂草制成了无公害堆肥进行施肥。
“二期课改中有关识别花草的章节,但是这些小花小草究竟是怎么样的?冬天什么树是绿色的,春天会有哪些花?我们种这么多植物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黄学梅说,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认识校园植物的课程,老师们结合学校里的植物,根据小朋友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如告诉小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植物,中大班的小朋友则需要知道这些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天性被更充分释放,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他们常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把家长问倒就很得意。”黄雪梅说。
动物园植物园都在给孩子提供亲近自然生物的机会
“青蛙的肚子一鼓一鼓的,喜鹊的羽毛有一根根羽丝,蒙古寒蝉嘴里有根刺,用来吸汁液……”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姚予琪仔细观察了公园里的这些小动物后,认真地用蜡笔在纸上描摹起来。在喜鹊羽毛边上,还特意又画上一根根放大了的羽丝。
这是一种观察记录自然的新形式“自然笔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然笔记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观察、记录自然的方式,就是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给大自然写笔记,记录下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分内容。从去年10月开始,全市已有两万多师生投入自然笔记的创作中来。
今年4月,在滨江森林公园成立了全市首个自然笔记工作室,而明年将在上海植物园和辰山植物园同时开设自然笔记工作室,为更多喜爱自然的孩子提供记录自然的环境。
“学生和老师对自然笔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半数参加过自然笔记培训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自然笔记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学生。”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人总是费尽心机去很远寻找,而忽视了眼前。其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美丽。”
一些公园绿地也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从去年夏天开始,上海植物园试水“暗访夜精灵”活动,在安静的夜晚观察植物园中动植物不同于白天的生活状态,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参加。为此,从明年起植物园将在“暗访夜精灵”活动之外,于秋季开展“听秋”活动,聆听虫虫们的“交响乐合奏”。今年,上海动物园和辰山植物园也联手合作,推出了“梦幻夜游”和寻找家乡的动植物和夏令营活动。“活动很火爆,没几天就全部报满了。”上海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台湾地区,自然教育已经蔚然成风,许多自然科普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室外探寻生物多样性。比起他们,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是总算有人走出了第一步。”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王建华说,比如每年一次的“Biobitz”生物限时寻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有心人
小学老师花十年
编写家乡植物志
十年走访,拍摄上万张图片,近日,嘉定区普通小学退休教师朱彩英编写的《身边的绿色》一书终于付梓成册,书中详细记录下了嘉定地区常见的180种植物,目前,该书已成为普通小学兴趣小组的教材。
17年前,语文教师朱彩英转行教自然常识课,在日常教学中,朱彩英有感于嘉定区引进外来树种增多,许多树木学生都叫不出名字,不仅如此,对一些常见的植物,学生课本跟实物也总是对不上号,于是开始着手探访整理“身边的绿色”。
记者看到,除了植物的图片,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每一种植物的学名、形态、作用,要求找一找身边哪些地方有这种植物。
目前,该书已用于普通小学兴趣班的教学中。“学生们很喜欢这本书,上完课总喜欢按着上面的提示去寻找这些植物。”朱彩英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