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植物地带性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这是长汀决策者的理念,更是行动的指南。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长汀,特别是水土流失区的一座座青山、一处处果园、一块块良田、一条条江水,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家山上,蔬菜水果鸡鸭猪都有,要吃随时摘随时宰。”北方女子的热情好客,在马雪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雪梅是山东青岛人,1997年嫁到濯田镇莲湖村。1999年,她承包了198亩山地种板栗。
“村领导已种了树苗,可这山实在有问题,只要下点小雨,泥土就往下冲,在山脚看,简直是瀑布,我当时真觉得天都塌了。”马雪梅说,回忆起这些,就两个字辛酸。
2000年,当时的县水保局原副局长刘炳平带着技术人员上山指导,教她如何种树,如何保持水土。马雪梅自个也拿出拼劲,借钱买苗,再度上山,重新种植,一伙人创造出了“前坎后沟”、“反弹琵琶”、“小穴播草”等管用的土招。4年后,马雪梅的板栗挂果了,她又承包了200亩山地,如今加上养猪养鸡,一年毛收入五六十万元。
马雪梅说,随着山上水土治理越来越好,这几年,板栗的挂果率和质量也逐年提高,“以后,收入肯定还会更高,条件允许的话,就再承包一些山地,接着干”。
在长汀,像马雪梅这样的治理水土流失能人越来越多。经过长汀人民多年治理,“火焰山”成了“花果山”,多年不见的白鹭也重归朱溪河觅食、嬉戏,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