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1月2日报道:(记者刘彤)在陕北苹果红了的季节,记者来到了陕西省洛川县――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如今闻名中外的苹果之乡,亲历苹果喜获丰收的场景,体验果农丰收的喜悦。
“洛川种植苹果自然条件很有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苹果带给果农的收益逐年提高,一年年鼓起的钱袋袋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种植苹果的好处。”洛川县永乡乡南咀头村果农李富平兴奋地对记者说。
“过去我们这儿的山沟沟、峁梁梁,种满了油菜、小麦和烟草,一年亩产不到100斤,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不到1000元,那时的洛川就是渭北旱塬广种薄收和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李富平说。
从1991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推动和鼓励下,南咀头村开始了大规模种植苹果的尝试。“但真正让农民放下思想包袱、将全部精力投入苹果生产,还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农业特产税取消,农民加大了对苹果生产的投入,在国家、省、市、县各项补贴政策的激励下,以红富士、嘎啦等为代表的苹果新品种被引进了洛川,苹果专用肥的施用也逐步推开,一盏5000多元的生物防虫灯也在果园大面积使用……”
李富平说,今年他家的苹果产量在2.5万斤以上,“粗略估算,今年我家来自苹果的净利将在5万元以上。”
洛川县县长彭安季说,目前全县有50万亩果园,全县16万农村人口中,人均拥有果园3.1亩。“预计今年洛川的苹果总产将达到82.6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洛川走访时,随时可见的,是运输苹果的大型半挂货车,由企业、农民投资兴建的苹果储藏冷库也随处可见,在政府、市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共同参与下,小苹果如今已成了当地的“大产业”。
今年50岁的洛川县永乡乡堡子头村村民杜民子有60多亩果园,他本人同时还是当地一家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一家果品企业的负责人,对自己的多重“角色”,杜民子说:“除了种苹果获益,与苹果有关的运输、仓储、销售等产业,其实还有很大的收益空间。”
杜民子说,目前洛川苹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虽然自己还是农民,但他已经建起了冷库、在西安联系了专卖店,并正在与广东客商洽谈合作销售苹果,同时他还准备购买厢式货车,进行包括苹果生产、收购、储藏、运输、直销等在内的各种业务。“从2010年开始,苹果的产地收购价逐年走高,收益逐年看涨。今年,我家来自苹果的收入超过50万元不成问题。苹果确实是一个大有文章可做的大产业。”
有着“苹果书记”之称的洛川县委书记高武斌说,目前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已经正式开建,这个集生产示范、节会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产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展示、配套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将大大加强我国在世界苹果产业中的“话语权”分量。
高武斌说,从目前的种植规模和发展前景看,洛川的苹果产业确实读出了中国的农村“经济学”:洛川从原先单一依靠粮食种植填不饱农民肚子,到凭借单一苹果品种农民不愿接受,再到引进最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直到现在有机果品基地面积的逐年扩大,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陕西果业及农村经济和整个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