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河南  白菜  西安  湖北  供应  西红  西瓜  甘肃  葡萄  石家庄 

全球或将面临新一轮粮食危机 食品资讯

   日期:2012-11-03     浏览:632    

2012-8-13 12:20:00

  总体而言,当前情形与2008年时有着本质区别,表现在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需求不足,以及除农产品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致使成本推动有限,均无法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根本性支撑。考虑到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将临近尾声,以及高价刺激下南美下一个种植季节增产的可能性很大,此波行情也或告一段落。因此,出现全球食品通胀,甚至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前,美国正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天气。作为全球近四成玉米和大豆的产地,连续高温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由于大豆、玉米等产品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减产几成定局,由此引发的国际大豆、玉米等期货价格大幅攀升令国际社会日渐不安。在英国《金融时报》头版刊文率先对新一轮粮食危机发出警告之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亦发出类似预警,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导致谷物价格飙升,一旦相关国家出台粮食出口禁令,全球将面临又一次粮食危机,严重程度堪比2008年。

  10日,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6月以来的极端天气困扰美国、俄罗斯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减产预期增强可能影响粮食出口,这既是本轮粮价大涨的首要原因,也是粮农组织担忧的根本所在。但总体而言,当前情形与2008年时有着本质区别,表现在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需求不足,以及除农产品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致使成本推动有限,均无法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根本性支撑。更重要的是,预计8月中旬后天气炒作将基本结束,关注点将转向需求对高豆价的承接力度和南美的大豆播种面积层面。考虑到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将临近尾声,以及高价刺激下南美下一个种植季节增产的可能性很大,此波行情也或告一段落。因此,出现全球食品通胀,甚至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灾情持续导致粮价高企

  早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官方曾预计玉米今年将喜迎丰收,却没料到这场号称五十年一遇的旱灾在近两个月里,已使从内华达到南卡罗莱纳的26个州、逾1000个县成为重灾区。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近期发布报告称,根据帕尔默干旱指数,中西部严重干旱覆盖了美国本土55%的面积,是1956年12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7月11日,美国农业部大幅调降了2012年至2013年度农产品产量预估,玉米产量被下调4470万吨至9.05亿吨,小麦产量被下调673万吨至6.65亿吨,大豆产量被下调387万吨至2.67亿吨。最新天气预报显示,大豆主产区8月上旬的降水预报依然不利于旱情的缓解,未来6至10天中部和中西部有总量为0.5至1.0英寸的降水,未来11至15天主产区急缺雨水,天气不会有效改善。中长期来看,预测美国中西部整个8月份依旧延续炎热干旱的天气。

  “从当前的天气预报来看,这无法达到正常灌溉的水分、温度要求。这对大豆单产会造成实质性影响,美豆减产几成定局。”潘向东指出。截至7月29日,美国94%的玉米已经结束授粉,88%的大豆处于开花期,然而玉米的优良率只有24%,大豆优良率也仅有29%,去年同期值为60%。由于玉米在授粉期遭遇高温干旱所致的损害基本不可逆,因此今年美国早播玉米确定减产无疑。在农产品大幅减产的预期下,在过去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国际玉米、小麦两大品种的期货价格屡破记录,国际小麦也触及四年来高点。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2012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中,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均普遍上涨。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分别超过50%和45%,大豆价格自6月初以来涨幅超过30%,自去年年底以来更大涨近60%。

  通胀、粮食危机隐忧来袭

  进入8月,灾情还在持续。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提供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玉米出口以及相当大一部分大豆和小麦出口。因此,这场看似发生在美国的自然灾害,已经波及到中东、非洲和亚洲。伴随国际粮价的疯涨,全球消费者都开始感受到涨价的威力。澳新银行驻墨尔本农业经济学家保罗·丁预计,未来谷物和油料作物的价格还将进一步攀升,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10%至15%。

  本月初,印度尼西亚国家统计局本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该国7月CPI年率上升4.56%,高于6月份的4.53%。统计局称,通胀上行主要受成本推动。除印尼以外,斯里兰卡、印度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食品通胀的威胁。野村证券驻印度孟买的经济学家瓦玛表示,在印度,目前基于批发物价指数(WPI)的食品通胀率为9%,预计会在未来数月上升至两位数,这会使通胀率超过央行界定的上限。有专家呼吁,因美国旱灾而起的新一轮食品通胀已悄无声息地在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开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需做好应对准备。

  面对新一轮国际粮价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7月21日表示,虽然国际粮价在2011年大幅回落,但今年以来多国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同时全球粮食需求量可能继续增加,都加大了人们对全球爆发新一轮通胀的担忧。粮农组织说,如果粮价再次上涨,那么将是连续三个月下降后,不到五年内的第三轮上涨。该组织专家认为,虽然目前与粮价密切相关的燃料价格与2008年相比有所降低,但这仍不足以遏制农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势头。更为严重的是,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多家机构已警告称,这股热浪引发的农产品价格疯涨一旦蔓延下去,可能令全球再次陷入2007年至2008年时的粮食危机,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粮农组织在9日的报告中指出,高粮价曾经是“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索之一。对于贫困国家来说,由于国内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粮食价格的增长意味着他们将要为粮食进口支付更高额的账单。

  2008年历史或难重演

  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油价上涨,谷物期货市场走高,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产品生产大国出台的出口限制导致世界粮价出现短期大幅上扬。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欧美国家发展生物燃料等原因共同引发了粮食危机,该危机曾导致埃及、喀麦隆、海地等国发生多起暴力抗议事件。“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全球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公约来管制出口禁令,甚至连承认管制出口禁令的逻辑也无据可依。此外,人道主义粮食救助改革的进展也参差不齐。”英国《金融时报》在10日发表的一篇社论中指出。

  记者注意到,尽管很多国家已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威胁,粮食危机的警报也再度拉响,但市场情绪并没有呈现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恐慌。“在2008年,稻谷价格上涨了两倍多,给贫困人口、尤其是亚洲贫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目前稻谷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现有的大米库存还比较令人放心。此外,目前原油、化肥和国际货运价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降低粮食进口成本,也有利于下一季作物的播种和成长。”世界银行在发出粮食危机预警的同时也这样解释道。

  潘向东认为,与2008年时不同,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需求不足以及除农产品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致使成本推动有限,均无法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根本性支撑。因此,谷物类农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料难持续,且会随着气候的改善而告一段落。对于我国而言,本次上涨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但这些主要用于饲料,在我国全部粮食消费中占比较小,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另有专家认为,受饮食习惯影响,亚洲国家对稻米的需求明显高于谷物类,因此玉米、大豆这两类谷物在亚洲地区的通胀指标中的占比不是很大。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合主管纽曼日前发表研报指出,亚洲的确有结构性通胀问题,但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体的CPI构成中,大米和石油占到很大比重。“到目前为止,亚洲的大米价格仍得到较好控制,而伴随国际油价连月下滑,油价短期内不太可能回归高位。”他指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