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供需偏紧已成常态,豆类坚挺走势还会进一步演绎。技术上,经过短暂休整之后,连豆粕1301合约将会跨越4227元/吨的历史制高点,可依托5日均线持有多单。
虽然昨日豆类市场高开低走,陷入调整,但受供求关系日益严峻的影响,期价“高烧”难退。油厂对豆粕的挺价行为岿然不动,加之基差效应束缚和资金抬升意愿浓厚,豆粕市场依然是后期整个板块的着力点和“常青树”。
降雨影响退居二线美豆炒作风格明显转变
随着CBOT大豆期价跨越一个个高地,市场交易风格已明显由关注需求抑制向无视利空的方向转变。尽管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连续两周小幅爬升,8月19日达到31%,但美豆价格不跌反涨,且步伐稳健,预示着单产修复已经不能从降水中得到提振,最终产量减产幅度极有可能低于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中的预估。
今年美豆生长进度较往年提前1—2周,导致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扬花期大部分时间内,因遭受持续高温干旱,令近期降水缓解作物生长压力的作用大大弱化。作为全球大豆主产国的巴西和阿根廷,未来几个月将增加大豆进口量,以弥补国内压榨需求。笔者认为,在美国无豆可供的形势下,当国际买家将注意力转向南美之际,巴西和阿根廷可能会令市场失望,南北美干旱问题已直接演变为全球库存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交投一改前期“外盘主导或内盘主导”的特点,而呈现出“内外联动”的结构,说明大豆、豆粕内外价差将会逐渐修复,连豆类指数突破2008年7月高点已无悬念。
国内压榨环境和基差效应决定豆粕“常青树”不倒。
虽然近日“油弱粕强”的格局面临反复,但在国内压榨环境中,油厂对豆粕的挺价意愿尚未改变,且受到基差的束缚,豆粕期价仍将引领整个豆市,“成也豆粕、败也豆粕”的结构难以逆转。
其一,据悉,某油厂已对饲料企业的远期豆粕销售合同指导价在5000元/吨左右,且随着后期大豆进口的减少,9、10月份油厂开工率可能偏低,豆粕供应会更加紧张。
其二,基差效应促使更多的现货商在期货盘面上成为市场多头,且保持了整体多方阵营的稳定。自2010年6月初以来,国内豆粕基差(这里采用豆粕现货均价与豆粕期货指数差值)基本维持在300元/吨之下,但到了7月份,基差迅速走升,并跃至400—600元/吨的区间。在这一时期,现货价格上涨速度要快且领先于期货市场,这让市场看到了期价被低估的事实,大量资金迅速进驻豆粕市场,使得整体持仓维持在300万手以上,而这也是“粕强油弱”的资金面理由。预计后期只要这种不太合理的期现价格倒挂存在,那么期价就会向现货价格靠拢。
期市资金与现货背景席位“携手共振”
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至8月14日当周,基金在CBOT大豆、豆粕市场上的净多头寸分别维持在23万手和8万手的历史高位,且基金净多头率也稳定在31.0%之上,虽然较5、6月份有所下滑,但基金撤离多方阵营的迹象并不明显,并且近期盘面的攀升可能伴随着商业空头的出脱。
与国际市场相呼应,大连豆粕市场呈现出大型投机客与现货背景席位的“携手”。一方面,中粮、国投等席位净多头寸基本“按兵不动”,有利于多头资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永安、光大、中证等席位来回倒仓,吸引了新鲜血液入场,虽然整体成交量有所下滑、多空分歧明显,但多方阵营发起秋季攻势的意愿比较明显,上涨行情还将延续。
因此,不管是从供需环境、压榨环境,还是从基差效应和持仓结构的角度分析,豆类价格“价比金坚”的行情会进一步演绎,且豆粕依然会主导整个豆类板块。技术上,经过短暂休整之后,连豆粕1301合约将会跨越4227元/吨的历史制高点,可依托5日均线持有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