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必须从组织振兴入手,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的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当、难管、难留”的“四难”问题,真正打造出一支过硬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为此,山东省郯城县从今年开始,在全县探索推行了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对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在不改变其身份、来源和工作性质的前提下,按照“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全方位完善选拔使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监督约束机制,推动建起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专业化农村工作队伍。
严把“三道关口”
优选干部
近年来,农村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客观上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和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结构失衡。郯城县720名农村党组织书记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16.9%,35岁以下的仅占8.8%,人员层次不一、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难以稳定。
为了能够把真正热心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识别甄选出来,我们坚持分步实施、动态管理,研究制定了“基本条件”准入、“抬高门槛”补充、“负面清单”退出相结合的选人标准、方式和程序,用“三道关口”选出“好干部”,在村干部中树立好用人导向。一是严把首批入口。今年6月份,在全县启动了首批专业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推荐工作,按照“依法按程序当选、任满三年以上、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长期在村工作的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等条件,通过宣传发动、乡镇初审、县直联审、测评考察、审批公示等程序,共筛选出395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占总数的54.9%。二是抬高补充门槛。从2020年开始,每年调整充实一次专业化党组织书记,对新纳入的人员,在首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村集体收入、旧债务化解、新发展党员、镇域内排名”等指标,不断提高人选标准,进一步激励村党组织书记用心干好工作。三是打通退出渠道。坚持在实践中选优汰劣,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跟踪考察,凡出现“年度考核不称职、综合考核倒数、长期不发展党员、发生重大负面事件”等情形的,实行“强制退出”,对其中继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按普通农村干部岗位管理。结合退出机制,同步建立后备人员储备库,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工作历练,从而储足源头活水。
强化“三重激励”
厚爱干部
当前农村各项事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需要村党组织书记全心投入、全力靠上。但经济上收入低等现实问题,往往让一些村党组织书记难以安心工作,在村级事务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因此,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需要以适当的待遇留人。郯城县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在经济上提待遇。专业化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按不低于同等学历、工龄的乡镇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标准执行,由县财政统筹、按月发放;被评为“乡村振兴好支书”的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标准执行。目前,全县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人均月报酬4352元,比现行标准提高97.3%;其中个别任职期限较长、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月收入与乡镇正科级干部相当。县委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参加针对农村干部的副科级干部、公务员、事业编人员选拔,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先模典型评选,每年评选一批“乡村振兴好支书”。郯城县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在离任后有保障。专业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养老保险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高缴费标准落实,每人每年不低于5000元;其正常离任时,由乡镇党委进行谈话,对生活困难的给予关怀救助,确保没有后顾之忧。良好的待遇让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岗位不再被冷落,让在任者“当得体面、干得有劲”,巩固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农村干部。今年郯城县借势专业化管理,对后进村、缺职村进行集中摸排,分两批新选配89名村党组织书记,其中72人为高中以上文化,实现了党组织书记缺职村的历史性清零。
建立“四项制度”
严管干部
我们坚持厚爱与严管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以专业化管理推动村干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提级管理,重点建设。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县委将专业化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权限上提一级,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共同抓好日常管理,全面负责人事档案、考察使用、任职审批等方面工作,并将其纳入乡镇以上干部教育规划和主体班次,着力培养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明晰权责,加强锻炼。实施乡村振兴,关键要让村党组织书记知道带领班子和村民干什么、怎么干,厘清工作职责。县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等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对工作纪律作出规定要求,让村干部清楚职责使命是什么、红线底线在哪里,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干有目标。三是预警容错,鼓励作为。我们鼓励村党组织书记立足村情民意担当作为、创新发展,适度宽容发展中的失误,让他们放下包袱、放开手脚,营造想干敢干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把干成事、不出事的界线和尺度,对出现问题苗头的,乡镇党委及时谈话提醒;对个人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在专业化管理之前的,实行具体历史问题、具体历史分析、公正处理。四是一评双考,强化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半年评比、年度综合测评相结合,每月将村考核事项量化分解,月初确定指标、月末通报得分;每半年对专业化村书记所在村进行一轮观摩评比;年底对专业化村书记进行年度考核。综合考核成绩强化结果运用,与绩效工作、奖优罚劣结合起来,健全村党组织书记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管理使用机制。
郯城县通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改革,健全农村党组织书记选、管、用长效机制,实现了权、责、利的有效平衡,从根本上保证了村级治理“有人管事、有人担事、有钱办事”。从近段时间的实践来看,这一改革推动了农村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开展,也充分证明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中,我有三个方面的深刻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算大账”,统筹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互动、多方协作,从大处着眼,统筹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郯城县在实施专业化管理中,县财政第一年增加支出700多万元,三年全覆盖后年均将增加支出2000多万元,短期内给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增添了“大包袱”。但综合来看,通过专业化管理,促进了乡村组织振兴,在带动“五大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责意识明显增强,在推动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开始用心用力,通过清产核资、规范合同、村资托管等方式,积极拓展致富带富、村庄建设方面的路子。二是必须打好“本土牌”,善于激发乡村干部“内动力”。近年来,各级政府为加强基层工作,选派了一大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帮助薄弱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有的村由于缺乏本土人才,帮扶队一撤人心就乱、工作就滑坡。这反映出农村工作仅靠外力还不够,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让村里的人办好村里的事,增强农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从群众中选择能力强、信任度高的党员管理村庄事务,既让群众感到有“亲和力”,也让干部觉得有“归属感”“荣誉感”,更容易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必须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好办法”。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基层不断探索创新,将基层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丰富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越是难的问题,越需要通过党建引领的治理方式来加以解决,集中力量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今后,郯城县将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各项工作,通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专业化能力,努力培养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和活力。(作者系山东省郯城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