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
广东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粤西的热带农产品,粤东的精耕细作传统为代表,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整体改善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系统、“降解床+自动翻肥机”环保治理系统……走进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委会新田村温文选现代化家庭农场,这些现代化的元素一应俱全。
温文选现代化家庭农场是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股份”)合作的家庭农场,温文选与温氏股份的合作方式就是“公司+农户”模式。
最新的数据显示,温氏股份总销售收入572.36亿元,控股公司275家,上市肉猪2229.7万头,上市肉鸡7.48亿只,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股份的发展是我省“三农”领域所取得巨大成效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广东“三农”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农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性增长;农村设施服务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广东的农业农村工作驶入“快车道”。
改革激发全新活力
多项农业农村改革为全国贡献“广东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轫于农村,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改革开放,潮起珠江。
几乎同时,在广东的惠阳地区紫金县上义公社(今河源市紫金县上义镇)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等几个大队,同样进行着“包产到户”的开创之举。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广东的改革亦开全国先河:1978年底,中国第一家行栏货栈——广州市河鲜货栈正式开业;次年,广州率先放开塘鱼价格,在流通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
之后,广东又陆续放开了蔬菜、水果价格,实行敞开供应,其结果如“魔法般神奇”,广东老百姓的“菜篮子”一下子充盈起来。
所有农业农村改革中,有一项不得不提——农村股份制改革。1987年,著名的杨箕村成立了经济股份合作联社,开始探索股份制。
此后,珠三角各地都陆续在农村推行这项改革:“十管齐下”的“多层次、全覆盖”监管体系,健全“四会”治理架构,引入BOT运作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多年来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样本。
改革从未止步。2005年,广东又领先全国一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所有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与集资也全部取消。
农业税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为广东农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农村改革在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推动下,为全国贡献了“广东经验”,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收官,在91个建制县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奖补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确认成员身份1340.25万人,颁发股权证439.76万本;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创新释放磅礴动力
一系列举措不断为广东农业农村发展赋能
自动喂料、自动除粪、自动集蛋……走进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仍西村的广东金种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家禽养殖基地,这里员工不多,没有传统养殖场的“脏乱差”,空气中也没有鸡粪味。“这都归功于公司现代化、智能化的养殖技术。”公司负责人苏耀辉说。
在位于汕头市的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采用了智能化设备,这家年出栏5万头猪的大型养殖场只有8个员工。“大数据、智能环控等智慧养殖技术从小猪出生就开始介入了。”公司技术人员介绍。
一直以来,我省都非常重视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金种公司和德兴公司正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2008年,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初下乡;
2009年,我省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水稻、生猪、岭南水果、花卉和特色蔬菜,组成5位首席专家、57位岗位专家和39位示范站长为主体,辐射带动600多人的复合专业型科技人才的省级创新团队;
2015年,我省成立了省级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主要是着力突破一批农业基础理论,攻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加快梳理重大农业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完善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库;
2016年,我省新增农业部确认超级稻品种1个、植物新品种权54个,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特别是双季超级杂交稻年亩产达到1537.78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
2017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位居全国第二……一系列的农业科技创新举措不断为广东农业农村发展赋能。
这也促使全省的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2018年,广东农业龙头企业4260家,其中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15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4.67万家;家庭农场1.72万家;新型职业农民增至74万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63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
——2018年末,广东农业设施数量5.2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万亩;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28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130亿元。
振兴激发无限潜力
“三农”巨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情况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仍是我省“四化同步”的短板,“三农”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广东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广东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省各级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从2017年起,省财政计划10年投入约1600亿元,重点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2018—2020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00亿元建设2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起,连续3年整合筹措超30亿元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系列的举措,带来的是全省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面貌明显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31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24.7倍,年均实际增长4.8%。2018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1.3元,比全国高3287.3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1.5倍,年均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49年的73.4%、1978年的61.7%下降至2018年的36.6%。农村设施服务也日趋完善,农民安居环境初步实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东大地,将呈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美丽画面。
一线走访
齐晒“丰收成果”,分享丰收喜悦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喜庆传递田间地头、进入千家万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9月23日是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纳入农业农村部确定的“2019年70个全国最具特色乡村庆丰收活动”之一,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韶关生态农业博览会现场,1200名观众共同见证着这丰收喜庆的时刻。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乳源瑶山高山茶,它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都很高。”
——“现在的茶农还知道茶多酚、氨基酸这样的专业术语,非常棒!”
——“因为现在茶客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
这段对话来自乳源瑶族自治县瑶山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东与主持人的互动,他背着茶筐,抱着簸箕,身穿瑶族服,头戴瑶族帽,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产品推介出去。
当天,包括黄小东在内的10名农民或拿篮子、或拿簸箕,里边盛着佛手瓜、茶树菇、油茶等农产品,他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在充满丰收气息的农家背景下,一起用累累硕果向祖国报喜。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乳源瑶山高山茶,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祝我们茶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黄小东说,瑶山王茶仙谷茶园海拔800多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茶园周围上百万亩的原始森林,生长条件得天独厚。
水塘摸鱼、拔芋头、剥玉米比赛、水果采摘……除了韶关,当天的广东大地,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火龙果、柚子、丝苗米、柚子……这些充满广东特色的农产品也纷纷被它们的主人拿出来分享。
梅州柚子年产量约90万吨,支起70万柚农“甜蜜”生活;翁源兰花,从无到有,拼出中国兰花第一县;新会将“小陈皮”做成“大产业”,整个陈皮产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近年来,广东农业特色产业一片丰收景象。
农业特色产业的丰收也鼓了农民的口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5元,比增772元,增长8.7%。
也正因为如此,全省的农民都纷纷晒丰收成果,分享丰收的喜悦。
据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遵照国家层面“中国农民丰收节”节庆日活动安排,我省各地按照“1+N”模式举办,“1”即为地市级活动,统一在9月23日丰收节当日举办;“N”主要是县乡村开展的系列活动,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陆续开展。
相比去年,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展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全省上下将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广泛开展农民歌舞、农事体验、农产品展示、农耕文化和民俗表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丰收活动,全面展示广东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新成就,让节日喜庆传递到田间地头、进入到千家万户。
见证观察
省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省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
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在全国排名靠前。从产业发展来看,畜牧业、水产业、种植业现代化水平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积累了诸多经验,如做好规划引领,广东编制实施了全省现代农业水利林业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及雷州半岛现代农业水利生态修复等系列规划。
此外,广东的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效益农业,如在粤东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虎蓝片、溪南下岱美内英片菜园连片10000亩,创造一年种植12造、亩最高收入15万元(一般设施)高复种高创值奇迹,被誉为“世界第一菜园子”,也就是说,广东虽然人多地少,土地产出率却很高,全省的土地生产率在全国排第二。
与此同时,广东还打造了有一批农业现代化平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广东便开始建设珠江三角洲十大现代农业园区;2003年开始,广东又提出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建设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18年,再次提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起,全省将连续3年整合筹措超30亿元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打造一批又一批农业现代化平台和载体,助力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投入不够,财政、工商资本及金融资本投入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农业产业链条短等。
在农村现代化方面,随着广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广东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前“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遏制,甚至可以说广东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机遇背景下,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建议广东做好“十四五”战略规划。在制定“十四五”期间涉农发展规划时,有必要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我省未来农业农村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同时要搭建更多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现三级联动。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需求、必然要求。我省也已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生事物,不能用老办法、走旧路;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必须大胆探索创新。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引进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集聚资源要素,引领示范融合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当然,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广东农业科技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科研力量分散、协同不够,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不足。要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短板问题,培育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科技、信息、互联网优势,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还应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以功能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全省各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并在交通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城市格局、政策机制保障等方面相应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