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水稻收割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其中兴宁市龙田镇名列其中,是梅州唯一入选的乡镇。这是近年来兴宁市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兴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强农惠农措施落实有力,不断开创兴宁“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兴宁知名肉鸽品牌“陈小鸽”,是该市鼓励和引导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回乡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培育出来的农产品品牌之一。近年来,兴宁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注重农产品品牌打造,先后培育了“陈小鸽”“梅一客”“绿宝峰”“石岭情”等农产品品牌。为推动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和农电商发展,2018年兴宁市举办了首届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帮助农业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今年第二届农产品贸易会也已在筹备当中。目前,兴宁市农产品品牌培育方面,已有14个 “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11个富硒农业生产基地。
在兴宁新陂镇新金村,几百亩的水稻迎风摇曳,生机勃勃。这里是兴宁市积极谋划建设的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点之一。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是2019年广东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以丝苗米为主导产业,共有4家实施主体,总投资2亿元。据兴宁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开展丝苗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稻谷烘干贮藏加工一体化提升、农耕文化展示中心、粮食创新示范与信息化建设、优质丝苗米品牌打造等六大重点工程。目前产业园用地平面设计方案已修改完善,分别在兴宁市大坪镇、叶塘镇、新陂镇、宁中镇、永和镇等5个镇建设。另外,兴宁市还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已遴选出27个专业村实施。
新农人代表(左起)李志新、罗新辉、张雪莲等。
首届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农机交易会会场。
举行无人机植保推广活动。
惠农措施落实到位
今年兴宁市继续实施多项强农惠农措施,该市汇总上报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约36.43万亩,计划需拨付资金3198.33万元,资金到户的拨付数据将录入“惠民信息综合监管平台”。
兴宁市还积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今年该市预报项目50个,涉及15个镇50个村,总投资590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600万元。上半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5.26万元,补贴机具66台(套),受益农户达50户。兴宁市还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该市已发放权证20.7350万本,颁证率99.3%。
为提升农业生产耕作条件,兴宁市重点实施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2年以来,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34891亩(包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7667亩)。其中,今年建设任务1.92万亩,亩投资1500元,目前已做好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预计在晚造水稻收割后施工,力争在2020年3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狠抓民生提升效益
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兴宁市对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超市、基地进行不定期蔬菜、水果、茶叶抽样检测,每月大约抽检200个样品,今年1月至7月共抽检1465份,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52%。同时,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农资经营,上半年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583人次,检查企业354家,全面检查全市160家种子门店。兴宁市还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村宣传活动,加快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目前已注册企业21家,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
2019年兴宁市继续开展农业生态创建工作,上半年该市黄陂、合水两镇共开展稻田土壤修复面积260亩。共推广水稻配方肥、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18697.87亩,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农户培训班4期380人次。选点安装水稻灯测诱虫点,田间监测掌握病虫动态,今年上半年共发出病虫情报7期350份,为打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在动物疫情防控方面,自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兴宁市开展生猪屠宰隐患排查行动、生猪屠宰领域“扫黑除恶”行动和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截至目前,兴宁市共消毒养殖场29892个次,消毒屠宰场812个次,消毒交易市场135个次,生猪调运车辆备案共185辆,平均每月出动巡查次数105至120人次,严格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督促屠宰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