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农业农村农民共谋发展 提质增效创新奋勇向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日期:2019-09-26     来源:广东统计    浏览:99    评论:0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南粤地域农业特色生产,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粤西的热带农产品,粤东的精耕细作传统为代表,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南粤地域农业特色生产,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粤西的热带农产品,粤东的精耕细作传统为代表,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整体改善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农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性增长,农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业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农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2014年突破5000亿元。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31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24.7倍,年均实际增长4.8%;是1978年的7.6倍,年均实际增长5.2%。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比1949年年均实际分别增长4.2%、8.6%、5.1%和7.2%。2018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5位,在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上,生产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0%的水产品,实现占全国5.6%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图1 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1952=100)
 

 
二、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地理自然条件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2018年,广东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685.85万吨增加到1193.49万吨,增长1.7倍,水产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到842.44万吨,增长40.1倍;猪牛羊肉产量由1978年的48.45万吨增加到287.56万吨,增长5.9倍;蔬菜产量由1989年的916.88万吨增加到3330.25万吨,增长3.6倍;水果产量由1952年的16.50万吨增加到1547.81万吨,增长93.8倍。
 
图2 广东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对比
 

 
(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是一个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经过70年的发展,广东农业生产结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效益质量显著提升,实现由以往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逐年上升,农业生产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农、林、牧、渔业比重由1978年的69.3:5.8:18.6:6.3转变为2018年的48.9:6.2:18.8:21.9。
 
图3 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变化趋势(1978-2018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珠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多功能型都市农业区,在供给鲜活农产品的同时,提供观光、旅游等休闲娱乐功能,重点发展优质蔬菜、花卉、水果、畜禽和水产品等;粤东地区成为精细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粮食、茶叶、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品等;粤西地区成为热带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糖蔗、南药、蚕桑、畜禽和水产品等;山区五市成为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水果、蔬菜、花卉、茶叶、南药、油茶和畜禽等。截至2018年年末,广东成立荔枝、茶叶、丝苗米和花卉等产业联盟,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6个,创建4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21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380.5万亩,全省特色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70%以上,特色种养业走在全国前列。
 
三、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发展,现代产业引领提质增效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在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了广东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格局。
 
2018年,韶关、茂名、河源、梅州、湛江和茂名等六市稻谷产量占全省的64.2%;全省近九成糖蔗产量出自湛江市;全省近八成的烟叶产量出自韶关和梅州市;广州、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清远等七市的蔬菜产量占全省的64.7%;湛江、茂名、肇庆3市的水果产量占全省的52.2%;湛江和茂名两市香蕉产量占全省的75.1%;菠萝是湛江市的特产,占全省的90.1%;柚子是梅州市的特产,占全省的83.8%;茂名市是荔枝和龙眼生产大市,产量分别超过全省的四成和五成;河源、韶关两市的桃子产量占全省的76.9%;梅州、潮州和揭阳等三市茶叶产量占全省的56.5%;茂名、云浮、湛江和梅州等四市的中草药播种面积占全省的61.5%;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梅州、阳江、清远等七市的猪肉产量占全省的68.8%;湛江、肇庆、梅州、汕尾、阳江、清远、揭阳等七市的牛肉产量占全省的74%;湛江、茂名和清远等三市的羊肉产量占全省的49%;茂名、清远和云浮等三市的禽肉产量占全省的33.7%;广州、惠州、肇庆和清远等四市的奶类产量占全省的63.8%;湛江、茂名、阳江、清远、云浮等五市的蚕茧产量含全省的92.4%。
 
(二)发挥现代产业引领示范。1998年,广东在珠三角建设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开启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2003年,决定启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随着两轮园区建设产生的巨大效应,农业园区形式逐步推开, 截至2010年底,经认定挂牌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165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受益农户200多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启动实施以丝苗米、优质蔬菜、岭南水果、花卉、南药、茶叶、优质旱粮、食用菌、生猪、家禽、水产、油茶、剑麻为特色主打产业的产业园建设,形成鲜明的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地区实际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广东名特优新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2018年,广东拥有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投入建设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521个,共涉及207个镇,带动农户共122.8万人,平均每个产业园带动24557人。其中,河源的鹰嘴桃、阳江的春砂仁、湛江的壹号土猪和菠萝、潮州的茶叶、揭阳的青梅、云浮的南药、清远的清远鸡和连州菜心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均纳入产业园建设名单,有效激发农业微观主体活力,带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4 2018年广东省50家现代产业园产业类型分布情况
 

 
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增强
 
(一)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数量快速增加,规模日益扩大。2018年,广东农业龙头企业4260家,其中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15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4.67万家;家庭农场1.72万家;新型职业农民增至74万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63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
 
(二)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2018年末,广东农业设施数量5.2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万亩;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28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130亿元,第9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签约额21.8亿元。
 
五、农村设施服务日趋完善,农民安居环境初步实现
 
(一)村级交通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2016年末,广东99.7%的村通公路(内陆村为100%),74.4%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99.99%的村通电,99.98%的村通电话,94.6%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98.5%的村通宽带互联网。
 
(二)乡镇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016年末,广东96.1%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7.%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62.1%的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92.5%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86.4%的农户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生活能源。
 
(三)文教医疗福利事业加快发展。2016年末,广东99.4%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98.5%的乡镇有小学,98.1%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99.9%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99.6%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93.1%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6.1%的乡镇有本级政府创办的敬老院。
 
六、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升
 
(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7.7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550.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6.5倍,年均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比2008年下降了0.5。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8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1.3元,比全国高 3287.3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1.5倍,年均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49年的73.4%、1978年的61.7%下降至2018年的36.6%。
 
(三)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消费实现升级优化。移动电话、电脑、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2016年末,广东99.8%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82.5%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汽车26.1辆,摩托车、电瓶车135.2辆,沐浴热水器94.1台,空调86.4台,电冰箱88.1台,彩色电视机111.7台,电脑44.4台,手机293.7部。
 
(四)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显著,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截至2018年底,广东累计近150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当年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03%以下,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了9600多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280元,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保障。
 
回顾70年发展历程,广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勇开拓,不断进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广东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依然存在。展望未来,广东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发挥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推动广东在“两个一百年”目标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来源:广东统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