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解决好三个关键词,我国将成为世界农业科技中心之一

   日期:2019-09-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刘园园    浏览:99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科学麻辣烫科普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沙龙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科技成就回顾与展望,探究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
        日前,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科学麻辣烫”科普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沙龙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科技成就回顾与展望”,探究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巨大转变背后的科技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活动中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科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接近60%。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中国有约4.5亿亩水稻,单产约46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 万建民以水稻为例说,目前中国的水稻产量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水稻科学领域的两次重大进步。

 

万建民介绍,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利用矮秆基因将水稻株高从1.69米左右降到80至100厘米,使水稻更加抗倒伏从而提升产量;第二次是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对水稻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另一种基因使水稻产量进一步大幅提升。

 

万建民说,未来我国水稻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育种技术与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转基因等生物科技相结合。他坚信,未来中国科学家将挖掘出新的水稻基因继续改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不容小觑的是,育种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种质资源的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介绍,目前国家作物种质库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存了50多万份种质资源,是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库。其中约80%的种质资源来自中国本土,其余约20%来自国际。

 

“下一步要加强从世界各地收集更多种质资源为育种服务,同时还要加大保存力度。” 刘春明说,现有的国家作物种质库1986年建成,设计容量为40万份种质资源,目前保存量达50多万份,已远超负荷运行。新的国家作物种质库从今年2月正式启动建设,新库建成后种质资源保存容量为150万份,将跃居世界第一大种质资源库。

 

 

 

国际合作从无到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壮大繁荣的过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说。

 

梅旭荣介绍,目前中国跟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大概2000多项,最近几年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逐步走出国门,进入很多发展中国家,助力当地发展生产。

 

此外,中国农业科技界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际上实施的一些农业科技计划都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参与。

 

梅旭荣认为,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农业科技未来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从整个国家来看,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一席之地”,即中国要在一些战略必争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第二个关键词是“自主可控”,中国现在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依然受制于人,农业领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下功夫改变这一局面;第三个关键词是“从支撑到引领”,即从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到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农业应用科学领域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用创新引领农业科学进步。

 

“我个人判断,中国的农业科技如果把这三个关键词解决好的话,同步塑造国际通行、中国特色的良好创新生态,我们将在2035年到2050年进入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在农业科技领域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之一。” 梅旭荣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