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4日,几位代表在大会堂外合影 新华社发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范宁
每逢三月,入春的北京,必定是世界瞩目的舞台。
历时10余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先后在北京闭幕。
已近春分,正是莺飞草长、春暖花开的时节。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代表委员,沐浴阳光,参政议政。
随着“十二五”进入发展之年,中国全面推进改革的步伐愈加坚定。国进,民亦要进;国泰,民亦要安;国强,民亦要富。
关注民生“升与降”
每年的3月5日,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但对大众和传媒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五年来,温家宝总理总会在这一天,走到人民大会堂,面对全场两千多人大代表,交上一份政府的答卷。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天,通过声音、视频和文字,传遍神州大地,五湖四海。人们关注的除了过去一年中的得失,还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将为自己的国民做些什么?
答案是“民生”。
关注民生,民本情怀,这是国家对人民的承诺。“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如此评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信心,改革创新,富有人情味,具有责任感!”
今年这份报告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让GDP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而CPI涨幅坚守4%左右,“升与降”的平衡,体现出为民谋福的宗旨。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升”,就业目标人数要“升”,医保标准要“升”,而房价、物价涨幅则直指“降”字。
升降之间,以人为本。
支点建设起宏图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一天之后,3月6日,湖北团开放日吸引了64家海内外媒体166名记者的目光。
地处中部,大潮激荡。
2005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湖北,为湖北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热点话题持续到今年全国两会。
围绕着“支点建设”这一主题,我省十二五开局年成绩如何?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如何打造?一主两副、一“红”一“绿”、壮腰工程如何助推跨越式发展?大开放全开放真开放敢开放的局面如何进一步打开?精神高地和文化强省的蓝图,又将如何绘制?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湖北人民翘首企盼。
尤其是“中三角”的宏伟构想,成为整个湖北代表团乃至两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辜胜阻、周洪宇、黄楚平、王建鸣等多位代表委员为“中三角”建言献策。从湘鄂赣三省的交通旅游,到三省区位优势协调发展,从生态城市群的青山绿水梦,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呼吁,从代表委员的热议,到新华社、香港大公报等大批媒体热切关注,“中三角”的呼声,成为全国两会的强音。
站好“最后一班岗”
本次全国两会,还有一支令人感慨又令人欣慰的旋律,回荡在京城上空。这是本届人大和政协的最后一年,明年,新的面孔将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于是,“挥别”成为一个未被提及但又绕不开的词汇。
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并没有因为这是“最后一班岗”而有所懈怠。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少建议和提案令人温暖,令人感动,令人惊喜。
全国政协委员李汉宇追问交强险,全国人大代表杨云彦建议加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惩处力度,许多代表热议“看病贵”,体现出代表委员的履职尽责。
来自湖北的声音铿锵有力:为就业创业建言献策,为食品安全忧心操劳,为保障房建设奔走呼告,新农村建设、医改、文化场馆、教育难题,都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全国两会,永远是春天里那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只是因为这里是政策、思想和目光的碰撞地,这里更是激情、理想和期望的展示馆。一个国家的责任与承担,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梦想,一个个个体的情怀与未来,都在这里汇聚,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持续动力。
今年的两会已经落幕,春天的风,还激荡在天安门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