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用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河南省鹤壁市农业局局长一席谈

   日期:2012-11-03     浏览:740    评论:0    
核心提示:  河南省鹤壁市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切实加强涉农信息

  河南省鹤壁市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切实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近日采访了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

  记者:近年来,鹤壁市通过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化系统应用,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您能介绍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吗?

  金志广:我市农业信息化近年在市领导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各级涉农部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成了覆盖面广、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基本建成,村村设立了农业信息点,全市县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了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了75%。

  二是构建了农业信息化“一中心五系统”:即数字农业信息中心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高标准粮田智能物联系统。

  三是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建成了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枢纽、两县三区为支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为节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在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管部门和所有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得到应用,基本实现了农产品来可溯源、去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立体式监管,有效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四是实现了粮食高产创建农情远程监测。200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将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各县区建设监测站,在全市所有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布设监测点,实现了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域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为粮食高产创建乃至全市粮食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与当地领导重视、各级部门配合分不开的,但关键还是要靠当地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与组织实施,鹤壁市农业局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

  金志广:我市主要通过健全工作组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构建农业信息化网络、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等措施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领导,为农业信息化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把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2年先后2次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信息化工作,并把农业信息化列入“6+8”数字鹤壁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鹤壁市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农业部门成立了鹤壁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推进组,具体负责编制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研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信息产业部门负责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装备保证、技术支撑和应用培训。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财力,保障重点,并切实监督农业信息化资金的使用效益。通信、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加快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要求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实用高效的协调工作机制,为农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第二,认真论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我市根据《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立足我市实际,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科学制定了鹤壁市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规划在全市建设“一中心八系统”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明确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一中心:即“数字农业信息中心”,八系统:即粮食高产创建智能物联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农业专家远程诊断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追溯系统和农业综合门户网站。

  第三,整合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整合我市财政资金、上级项目资金、社会资金等,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运作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政府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了财政预算,实行每年递增的模式,逐年加大投资力度。2012年市财政设立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180万元,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标准园建设等渠道,向农业信息化投资300万元。二是积极申报上级有关部门项目资金。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积极组织申报省农业厅、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项目和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协调省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上级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信息化。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培训等,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如,我市农创田园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在蔬菜生产中,建立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业专家远程诊断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追溯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生产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上下联动,构建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在充分利用各级农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组织体系、稳固发展信息员队伍等,整合农业企业、基层组织、农技推广部门等力量,参与到农业信息化中,基本建成了一个快速高效、上下联动的市、县、乡、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提高行政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网络普及率,部分特色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二是完善信息组织体系。建成了农业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多部门、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提供了固定办公场所。市农业局还在部分乡镇、行政村、农业企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三是稳固发展信息员队伍。以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基础,多渠道发展信息员队伍,建立“大学生村官“农村信息员模式。同时,吸纳党员远程教育管理员、邮政网点、农村超市、移动公司代办员、村组干部等,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市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949人、掌握计算机使用基本知识的信息员1758人。

  第五,拓宽渠道,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从2001年起,我市先后建立了市级农业门户网站--绿洲农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浚县农业信息网、淇县农业信息网、淇滨区农业信息网、山城区农业信息网、鹤山区农业信息网、中原林果信息网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网站。各县区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村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信息报送系统,将大量的农村基层信息、一手信息、实用信息通过市县网站进行采集并发布。截止目前,市县农业信息网站发布农产品信息条3.3万条以上,供求信息4500条以上。定期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做到了每天更新,信息质量、数量均有提高。绿洲农网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网站。同时,我们利用常规传播渠道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快的优势,积极与市电视台、日报社等媒体合作,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发布各种农村市场信息,进一步扩大了农业信息覆盖面。

  记者: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鹤壁市下一步在利用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金志广:下一步,我们将“完善一个中心,建设三个项目,升级两个系统”,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为农服务能力。

  完善一个中心:即完善数字农业信息化中心建设。通过建设,使之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窗口,成为连接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市场、农业专家与生产者的纽带,成为指挥调度农业生产的平台。

  建设三个项目:一是搞好“粮食高产创建智能物联系统”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提高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生产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作物产量估测水平,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为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二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使每个农产品达到来可溯源、去可追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三是搞好“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将建立多层次、多专业农业专家数据库,实现无地域、全天候、面对面的技术诊断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

  升级两个系统:一是搞好“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升级改造。通过升级,使网站一、二级栏目数达100个以上,信息量达十万条以上,能与国内知名农业网站进行友情互链。二是搞好“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升级建设。通过升级,打造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生产信息的智能采集,生产数据的无线传输,生产管理的远程调控,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精准化,达到蔬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