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强网络线路建设,促进基层办公快速化。白旗辖2个苏木2个镇,2个牧业苏木位于旗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生态环境较差。多年来,由于网络不通,信息不畅,所有上传下达的文件、材料均要通过人工报送,增加了办公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为切实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正镶白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每年投入部分资金,综合利用有线宽带、ETS无线网络等方式,为北部2个牧业苏木接入互联网。方便基层上下传递文件资料,增强办公的时效性,提高办事效率,使基层节省大量人力、财力更好地为党员群众谋发展、办实事。
二是加强信息硬件配置,逐步实现基层办公自动化。近年以来,正镶白旗针对牧区基层办公设备差,材料处理效率低的情况,多方筹措资金,为牧区嘎查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加快嘎查级办公自动化进程,为推动牧区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全旗牧区嘎查计算机普及率达到40%以上。通过加强对嘎查两委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为党员群众办事服务效率。
三是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推动基层学习常态化。正镶白旗在建设远程教育站点过程中,通过思路创新,积极探索,在嘎查村建立基于宽带电信模式、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模式和卫星模式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技术上成功解决了偏远嘎查村有线宽带线路架设难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目前,全旗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现全覆盖,各站点设施完备率达到100%。以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收看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政策法规、科技文化娱乐和市场供求信息、实用技能专题片、致富典型专题片为重点,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活动学到科学技术、创业经验,了解到党的促农促牧优惠政策,有力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创小康幸福生活。
四是加强手机短信网的运用,为农牧民党员发布需求信息。正镶白旗以党员干部手机用户为载体,组建覆盖全旗县处级领导、旗直部门、苏木镇党政班子成员、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民党员等共400余人的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网,及时将市场供求信息、就业服务信息、重大气象信息及有关政策法规信息发布给农牧民党员群众、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大学生村官等,使他们通过手机直接或间接的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实现快捷、双向、安全的联系沟通,让农牧民党员与党组织“零距离”,切实增强了农牧民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
五是加强“四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基层全程办事代理。正镶白旗依托旗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网站,苏木镇建立了便民服务厅,嘎查村建立了信息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盟、旗、苏木镇、嘎查村“四级联动”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苏木镇便民服务厅和嘎查村信息点实行网上申报和远程审批,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办事成本,实现了“受理、办理、审核、审批、办结”五个环节全部通过网络完成,提高了行政效率。
六是加强党建网站建设,保证基层信息多元化。2008年,在上级信息化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正镶白旗通过建设全旗党建门户网站“正镶白旗党建网”,加强网站信息更新力度,及时发布党的农村牧区政策、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党建工作动态信息,不断思考、探索,优化网站栏目建设,适时开设“党建指南”、“三级联创”、“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员之家”、“村官专栏”、“远程教育”等专栏,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党建信息丰富、学习内容全面、经验交流方便的信息交换平台。自网站开通以来,通过党建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2000余条,极大的方便了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及时、准确掌握上级政策法规、了解全旗党建动态、交流发展致富经验,丰富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员干部信息面、活跃了党员干部发展思维,促进了农村牧区多方面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牧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一是农村牧区现有的基础条件,还不能够完全支持和满足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农村牧区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水平还很低,光纤宽带接入能力不强,一些嘎查村受自然条件约束,各种信息网络都无法接入。二是地方特色蒙语自办电视节目收视能力不强,大部分农牧民都在使用卫星接收设施收看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在农村牧区普及率很低。
(二)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是由于受地方财力条件的制约,对农村牧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二是对农村牧区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因此在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不足,从而也影响了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牧区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信息“复合型”人才、农牧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从数量和素质上都不能满足基层信息服务的需求,现有的信息网络设施与专业人员和日新月异的信息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四)农村牧区信息化终端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农牧民使用信息能力低。一是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信息接受及使用能力差。二是农牧民群众收入偏低,手机信息消费水平低。三是经济承受力低,宽带接入无法进入和信息网络普及率低,致使信息终端发展成为瓶颈。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推进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农村牧区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农村牧区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各级基层组织切实提高对农村牧区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深理解信息化的真正作用和核心价值,要把农村牧区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信息服务体系。旗县一级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相应的信息服务组织;苏木乡镇按照“六个一”的标准(有一间房、一套设备、一条电话专线、1-2名专兼职人员、一个组织网络、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信息服务站;有条件的嘎查村按“四个一”标准(有1-2名专兼职人员、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一条电话专线、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信息服务室。在嘎查村信息服务室以下的农牧民中培养农村牧区信息员,信息员要基本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的“三会”要求,形成旗、苏木乡镇、嘎查村、农牧民信息员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完成信息采集、传递、接收、处理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注重利用传统信息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采用“互联网+电视+电话+短信群发机”等多种形式进行涉农涉牧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解决农村牧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畅的问题。
(三)加快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步伐。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利用教育科技、农牧业、广电、就业、联通、电信、有线网络等部门的各种资源,依托已有的党员活动室、文化站或与学校、协会、企业、种养大户共建,合理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在建立完善苏木镇现有接受模式的基础上,嘎查村优先采用电信模式建设站点,即: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的全部采取电信模式(“机顶盒+宽带互联网+电视机”或“机顶盒+宽带互联网+计算机+电视机”)建设站点;不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的嘎查村先采用卫星接收模式建设站点,待宽带开通后再为其配备机顶盒,逐步向卫星、宽带网络合一型站点过渡。同时,对农村牧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特别分散地区,购置流动播放车,组建远程教育流动播放队,定期送碟下乡,上门服务。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员保障制度。前几年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80%以上的农民通过电视获取信息,但电视台适农信息的播放时间只是全部时长的6%左右;通过电话获取信息的占30%左右;农村电脑拥有率仅为3%左右,利用电脑获取涉农信息的就更少了。因此,在当前阶段,解决农牧民信息需求问题,借助基层信息员去传播适农信息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在组建培养一批农村牧区基层信息员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对信息员进行培训,此外,要考虑给予信息员一定的工作生活补贴,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各级信息员适当的误工补贴,以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