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果采摘中体验丰收的喜悦,在休闲垂钓中体味孤舟蓑笠翁的心境,住在农家感受农舍的质朴和久违的温馨……在城市久住的都市人,纷纷乐当都市农夫。近年来,由此而生的乡村旅游在我市异军突起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市旅游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至今,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示范点12处,河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农家乐观光点10处,农家院60处,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3500人,年营业额近6500万元。目前全市在建、竣工投入运营的乡村旅游项目27个,总投资达到61.75亿元。其中,单体项目投资最多的达到20亿,最少的200万。
乡村旅游为什么如此火爆?乡村旅游有几种形式,运营情况怎样?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如何?让我们一起探寻我市乡村旅游的“致富密码”。
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在廊坊这片孕育了厚重历史的古老土地上,优美的平原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短假期增多,消费行为的改变,让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需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旅行经验的丰富,识别等级的提高,外出旅游的走向正逐渐从城市、景区转向特色乡村、小镇。
市旅游局监管科科长杨建军说:“我市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距离京津半小时车程,距最近的空港、海港1小时车程,正符合乡村旅游的一到两小时车程范围内。而北京2000万人口,天津1700万人口,再加上我市市区拥有的40万人,庞大的客源市场催生了我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永清县,8年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18亿元,成为永清县第三产业的发展龙头和县域经济的增长点。
曾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的王振友说:“乡村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让各级政府纷纷侧目,省市县三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植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办法,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盈利:几家欢喜几家愁
农家乐、垂钓园、各种采摘园、生态观光园,温泉度假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廊坊市乡村旅游正在由单一的餐饮逐步向以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风民俗赏析等多元方式转变。
一大早,杨凤田便忙活起来,预估客流量、准备菜品。老杨是永清县韩村镇杨家营村村民,经营农家乐。十多间平房宽敞明亮,几百平米的大院子里丝瓜爬满架,乡土气息浓郁,一到饭点,院外停满了车,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500多人。谈到收入,老杨笑着说:“一年也就挣个十多万吧。”
如今杨家营村村民尝到了甜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桂芬说:“我们村的‘农家乐’一年可以吸引10多万游客,主要是靠农产品盈利,村民人均年收入从最初的1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9800元,全村112户,有60多辆小轿车。”
杨建军说:“农家乐和采摘是我市乡村旅游早期的主要形式,大部分由村民自发组成,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观光点10处,农家院60处,主要以销售农产品盈利,因为投资小,见效快,受到村民的青睐。”
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从业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体验式农业便是其中一种。在杨家营村,几户村民将地和在一起,打造“一分田”格局菜园,租给城里人,每块每年租金1000多元。
“一种新业态从出现到成熟,再到成规模,最关键的是找到一种成熟,或者说能够盈利的模式。”永清县旅游局原局长索中学说,“这是一种新模式,我们还在探索,但现在一分田基本上不赚钱或者是微利,主要目的是养住工人,同时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有机农业想要盈利不容易。东禾有机农业产业园开心农场2004年开始涉足有机农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让经理韩尊对有机蔬菜品种的开发抱有极大信心。然而因为价格以及市场认可等方面的因素,东禾一直处在亏损当中,一斤大米14块钱,一斤韭菜15块钱,价格之高令消费者却步,即使卖价这样高还不能够负担开支。“但是随着市场认可度的增加,近两年我们的亏损正在逐渐减少。”东禾农业部门经理潘国胜说。
江南水乡,岭南园林,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竞相生长……这些只能在江南见到的景象,如今在廊坊也能看到,总投资1.08亿的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以发展创意农业为根本,以人工环境控制工程为依托,打造市区西部的“江南农业”观光园。
谈到盈利模式,总经理黄凤刚说:“我们的创意园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花卉、农贸、餐饮,另一部分是观光农业,预计年客流量180万人次,通过门票收入、商品售卖区的出租费用以及游客的消费盈利,经过科学预算,我们认为前景十分乐观。”
像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这样的项目在廊坊有十多个,投资最大的是20亿元的昆泰庄园,最小的也有几千万。杨建军说:“因为投资大,所以回收成本的过程比较长,基本上前几年都是亏本经营,但是从长期看,这种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依托独特的文化元素
“模式单一,太多雷同,玩来玩去,不外乎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是现在很多游客乡村归来的感受,这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难以越过的一道“坎”。
同质化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部门、从业者都在苦苦追寻破解之道。
在国际理念中,旅游产品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观光旅游和城市旅游;二是会展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三是乡村旅游。按照流量,第一层面最大,依次往上越来越小;按照消费,第一层面最低,依次往上,越来越高。在国际上,乡村旅游位于金字塔的上层,面向社会的中间阶层和上层,面向对乡村的价值与文化极有兴趣的群体,属于文化含量高,体验性强的小流量产品。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秀忠认为,过分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不突出,造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出现同质化倾向。“大家都挤在一座‘独木桥’上,难免出现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由此可见,文化已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索中学也一直在思考:“未来乡村旅游的竞争无疑是文化的竞争,只有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尝试增加本地的内容与品位,才能避免同质化,因为形式可以复制,独特的文化却没有办法复制。”
杨家营村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在乡村旅游中,村里请来农民诗词协会举办农村赛诗会,与当地知名戏迷协会合作搞活动,组织当民间手工艺者制作当地独有的手工艺――版画,表演铁树银花、扭秧歌、古音乐演奏、婚俗、评剧等民俗节目,独特的文化表演受到了众多游客好评。
在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里观光农业区同样可以看到文化元素,有一个农耕文化的版块,黄凤刚说:“我们的园区叫创意园,从园区的建造、经营模式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同时在行业规划上,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相关从业企业,组织协商成立专门的协会,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协会具体操作,避免同质化问题,恶性竞争。
杨建军说:“除了同质化的问题,我市乡村旅游还存在资金缺乏、缺少专门的政策法规规范乡村旅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低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