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日讯(记者 孙朋浩)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3日顺利闭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日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李克强副总理提出,应加快转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成为与会代表共识和博鳌此次年会的讨论热词。
经过30多年平均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新形势下,原有的过度依赖出口、资源能源过多消耗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4月2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开幕式时表示,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是关键。
多国代表为中国转型支招
日本住友(中国)公司执行董事梶原谦治特别为中国提出了“借助外力”这样的建议。“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阶段。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变得非常重要。中国有这样大的一个经济规模,和美国也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希望中国能增强建立更多合作关系的意识,这样中国会有更好的发展。”
德勤全球副首席执行官德克森在会上中肯地表示,世界发展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一些原来增长的推动力,包括工资也在增加,所以使得中国继续保持现在的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不断地进行升级,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也不断进行升级,这样来迎接一系列的挑战。
印度代表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萨博梅的建议,或许对中国面临转型的企业则更具借鉴意义。“塔塔钢铁公司是世界上制造钢铁成本最低的企业,我在这里提到的是每吨的钢铁制造成本。”萨博梅说,为什么能实现如此的低价呢?因为塔塔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投资于研发,投资创新,要实现大量的自动化。同时还要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收入分配公正
在2日举行的“收入分配和经济转型”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前政要和商界领袖,畅谈分配改革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经合组织副秘书长理查德·鲍彻认为,政府应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使得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我们的财政支出倾向于重化工,而不倾向于服务业。但是服务业会提供就业,就业多了就会改善劳动收入。”博源基金理事长秦晓认为,财政支出应该往服务业倾斜。野村控股前董事长、高级顾问氏家纯一则认为,成立自由贸易区,能够帮助中国在不同区域平衡收入分配,也能够进行很好的资源分配。
增长仍是推动就业的关键因素
在2日举办的“就业与增长”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增长仍是推动就业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强调,推动就业增长需要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进一步加速城市化进程,解决劳动保障、教育培训等政策性问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增长,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
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也认为,增长仍然是增加就业一个非常关键的基本推动力。他同时表示,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灵活的劳动力结构以及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都将有助于增加就业。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董事长三村明夫说,经济增长确实是创造就业的最大因素,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长率。
国企转型应加大竞争获益 红利应纳入公共财政
世行行长佐立克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无论从人口流动还是企业方面,都应该加大走向市场的力度。无论国企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从加大竞争中获益。中国政府需要确定哪方面成为扶持的重点,中国过去30年的历史性成就是不可能永久下去的,为了保持强劲增长,需要打造内部需求,中国政府未来应该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增加竞争,提高生产力并开放市场。
国企改革和国企垄断问题也成为热议话题。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在会上表示,必须加大力度使国企上缴红利,纳入公共财政。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的观点则更为激烈,他建议要禁止国有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认为,我国国有大企业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即通过资本市场使之成为上市公司。
获取幸福感也要转型 控制过度欲望
在2日举行的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定义幸福与幸福社会”。姚明说,幸福需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之类最基本的保障的同时,也需要人们控制自己过度的欲望。
在当天的会上,坐在姚明身边的网秦移动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宇特意戴着安全帽。“中国每个人内心都需要安全感,这是幸福感的基础。”他说。
安徽省青联副主席余竹云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每个阶层都会有时候感觉很幸福,有时候感觉不幸福。对于安全感,显而易见的是发生在身边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但最重要的还有人际关系的安全。“你感觉个体很幸福,但外围社会带来的不安全,也会让你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