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菜价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信息显示,3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6%,高于市场预期。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0.5%,成为拉动CPI的重要因素。菜价的涨跌之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一直存在。由于蔬菜生产和交易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当价格大幅涨跌等现象发生时,在维护菜农利益和蔬菜的稳定供应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应对之策?
□ 本报记者 刘江波
今年上涨幅度相对较高
4月21日下午4点钟,记者来到济南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尽管不是车流集中带来的时间,但是市场依然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除去一些大型的批发客户外,来此“淘菜”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因为这里的价格显然要比各个小区菜市场的价格便宜很多。
菜贩老王干这一行已经有些年头了,皮肤黝黑,一双粗大的手上随处可见开裂的口子,因为常年做蔬菜批发,总少不了和泥土打交道,整个手掌呈现出深灰色。
“春天的菜价出现上涨不新鲜,不过今年上涨幅度相对较高。”老王边说,边整理自己眼前的一捆捆大葱,“就拿大葱来说,今年涨得最厉害的就属它,在批发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每斤接近4块钱,不过现在批发也就是一块五毛钱。”
记者了解到,菜价开始下行的行情已经有四五天的时间。采访中,几位受访的商贩把更多的原因归结为今年的气候因素导致的蔬菜供给短缺。“今年天冷的时间长,本地菜没有下来,或者是下来的比较晚,吃外地菜价格肯定高。”
显然,蔬菜价格上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位菜农告诉记者,尽管说“庄稼不收年年种”,但由于往年同期某些蔬菜的价格比较便宜,甚至亏本,导致很多农户选择了不再种植此类作物;另一方面,外出打工的人数在增多,因为打工挣钱不比种菜挣得少,再加上人力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逐年增加,种植粗放型经营的大田作物成为很多外出打工人群的选择。
直销与“蔬菜中间价”
采访中,无论是菜农还是农业合作社,均把蔬菜直销当做是破解高菜价,同时能够维护菜农利益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中,这条路走得如何?
“通过开展农超对接直通车,将蔬菜从种植基地直接进入到超市、社区,减少了储存、转运等环节,大大缩短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降低菜价在25%到30%左右。”3月底,民发土地合作社开展了“农超对接直通车”,该社理事长张尔滨告诉记者,“我们统一定价,平均价格要低于市场价的15%左右,即便如此,我们同样能够获利,这样就能够占领市场,通过量的增加,来获取利润。”
记者了解到,由于从地头到超市或社区,这种模式几乎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减少了层层加价的因素,所以在整个销售链的两端——菜农和市民的利益都得到了维护。
张尔滨介绍,成立合作社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流通中额外加价,降低蔬菜价格,同时还可防止菜价的下跌对菜农的利益造成影响。“因为很多是订单种植,同时也是规模化经营,统一指导,农资集体采购,价格的制定也会参考很多种因素,同时也配有信息收集系统,使得菜价始终处于一个中间价格。”
然而,从地头到超市的“直销”模式依然属于相对稀少。一位菜农向记者说道,现在很多还是散户种植,没法发展规模设施农业,这一方面造成抓不住商机,比如今年菜价很好,但是很多菜农只是种小棚,没有大棚,导致手中没菜;另一方面各自为战,想要直接进入超市或者社区菜市场基本不可能。“有能耐的就自己拉着到城里卖,其他的就等着商贩来收。”与此同时,另外一家接受采访的农业开发公司则对超市较高的进入门槛颇有微词。
如何为菜价上一道保险
在济南一处社区蔬菜市场,邱老板从菜农转变成为菜贩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看惯了蔬菜涨跌的他却依然有些“不淡定”。眼见着今年菜价上涨的厉害,他却没有轻松下来:“菜价上去了,生意不能算好,尽管蔬菜是市民的必需品,不过多少也还是受到了高菜价影响。”
邱老板告诉记者,除去硬性的摊位费之外,还要面对固定的损耗以及不同菜品的搭配,比如存储以及剩余造成的损失,还是希望菜价不要有过大的起伏,这样自己的盈利也能稳定一些。采访中,受访市民同样也表达了几乎同样的观点。
如何为菜价上一道保险?
相关专家表示,菜价每年都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季节、资本炒作等,原因比较复杂。由于菜农比较分散且数量众多,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水平比较低,同时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如种植信息、价格信息等公开不够及时。通过农超对接或者是菜农直接进城摆摊等形式,作为一种探索,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了菜价,然而在普遍意义上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应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生产、种植面积以及市场价格的信息,让菜农以及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及时作出预判,对于炒作等行为,物价部门应及时进行干预,以此提高菜农抗风险的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对于社区菜市场摊位费也应适当予以降低。”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