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回顾长达十多年之久的黄鳝与避孕药的“缠绵”史

   日期:2012-11-03     浏览:994    评论:0    
核心提示:  编者按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触动消费者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有良心?没良心?有毒?没毒?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非一两


  编者按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触动消费者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有良心?没良心?有毒?没毒?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非一两句话就能做出选择。我们试图以黄鳝为例,透过行业媒体专业视角,厘清萦绕其中的各种传言、误解,让公众了解水产业,让水产业者向社会发出负责任的声音,重新建立起维系信任的理性。

  □记者 廖斌

  黄鳝与避孕药可谓一对“亲密基友”,这个流传了10多年的传言,直到今天还在互联网,乃至各类传统媒体上出现。回顾黄鳝与避孕药的这段“缠绵”史,记者惊奇地发现,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乃至今天尚有很多未解的疑惑以及尚无定论的说法。在“谣言―辟谣―谣言再起―再辟谣―民众恒不信”的传播链条中,行业人士声音弱小,媒体辟谣草率不专业,显然是重要原因。

  传言因何而起

  “黄鳝用避孕药?好久以前的事情啊!”利洋水产药店湖北总店店长李红岩有些不愿再提此事。

  然而,没有人敢断言在黄鳝养殖史中从未用过避孕药。“应该说,大概在2001、2002年前后,黄鳝养殖面积大规模扩张期,有养殖户听说甲鱼有用避孕药,也就跟着试用过。”李红岩坦承,养殖户大概希望黄鳝养殖过程中不怀卵或者怀少一点,这样黄鳝可以长得快一些。

  从1996年开始在两湖从事黄鳝销售、养殖的湖南沅江市养殖户雷世术称,“大约2005、2006年前后,确听说有养殖户用,但与没用的黄鳝做对比后发现避孕药也没什么效果。”

  上海农科院周文宗博士有着约20年黄鳝科研与养殖实践经历,2003年,他在《自然》杂志发表《给黄鳝服用了激素类药物吗?》一文,否定黄鳝使用避孕药的可能。“此前有学者做过试验,希望在生产中通过雄性化技术使黄鳝越过繁殖期加快生长,提高经济效益。他们用的甲基睾丸酮,是一种雄性激素,并且只对很小的黄鳝幼苗有作用,对于生产中使用的黄鳝种根本没有作用。养殖户或者其他业界朋友,可能将甲基睾丸酮误解为避孕药。实际上没有这回事。”但周文宗也表示,确实不排除有养殖户使用过避孕药,因为养殖户可能希望像人一样,通过用避孕药来抑制雌鳝性腺发育和排卵,节省繁殖耗能,达到增肥目的。

  绝大多数养殖户不懂违禁药物的真正作用原理,人家用,自己也用。

  避孕药功用学术界有争议

  事实上,不光农民一头雾水,即使学术界对黄鳝喂避孕药的问题也说法不一。

  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博士、研究员王永杰曾于2010年专门向《合肥晚报》去信,指出养殖户使用避孕药没有作用。“黄鳝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性逆转特性的鱼类,幼龄全是雌性,经过性逆转,3年后变为雄性。雄性体大,雌性体小,而避孕药所含为雌激素,用避孕药,只可能使黄鳝长不大,而不是变肥大,还可能导致黄鳝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这是目前记者能找到的各种辟谣观点中最主流的说法。

  不过,周文宗博士并不认同王永杰的看法。他认为,上述说法有3个错误,最主要的错误是,“使用雌激素让它不排卵,并不表明它长不大。黄鳝养殖促生长有很多方式。雌鳝同样可以长得很大。”周告诉记者,他做过很多室内与室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如果超过15尾/平方米,黄鳝卵巢就自动退化体内吸收,不会排卵繁殖。在生产中,黄鳝养殖的密度都至少是每平方米50尾以上,100尾以上的也很常见,大大高于15尾/平方米。在这种情况下,黄鳝肯定不会排卵,也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避孕药来抑制排卵,促进生长。

  对黄鳝很有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龚世园教授称,“2007年做过实验”,避孕药对促进黄鳝生长没作用,但具体实验细节无更多提及。

  黄鳝研究专家、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教授则认为,避孕药短期内能够对黄鳝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他于2002、2003年前后做过对比试验,将同样是35g大小的鳝苗投放之后,在大致相同的养殖环境中,给部分黄鳝投喂避孕药(将避孕药弄成粉,拌到饲料中),部分不用。第一个月,实际上有效果,能够快速促进黄鳝生长。但是一个月后,则会导致黄鳝抗病与抗应激能力急剧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问题,不能度过1年的养殖周期。因此,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使用避孕药比未使用的黄鳝死亡率更高,养殖户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杨的观点在导致黄鳝抗病力下降上,与王永杰是相同的,但还是有冲突。杨认为短期内能够促生长,而王永杰、周文宗与龚世园都认为没有作用。杨的观点来源于试验,但理论上却表示没有思考清楚,“可能是引起了黄鳝的代谢紊乱,增加了体内的脂肪沉积,达到了促进黄鳝体重的增加。”而王永杰与周文宗都表示自己的观点同时来自于理论与研究实践。

  虽然上述学者都认为养殖户没有必要使用避孕药,但学术依据不尽相同,甚至相互抵牾。事实上,不管哪种观点,与使用避孕药的传言相比,声音都显得微乎其微,加之学界本身看法不一,对于公众的影响也打了折扣。

  ■声音

  与学界的观点各异相比,大众媒体在辟谣中的表现却“步调高度一致”。与此同时,其他领域专家的加入,使黄鳝与避孕药依然纠缠不清。

  不严谨的辟谣

  我们惊奇地发现,不少中央级或者地方报纸,虽然所请的专家或渔业部门工作人员不同,但其辟谣的观点,乃至在遣词造句上都高度一致。而且,各种辟谣观点几乎没有提供实验层面的数据与结果,只有理论层面的推导。

  以2009年3月14日湖北某地《××晚报》的辟谣观点为例。该报道指出,“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性激素。如果个头粗大的黄鳝果真是避孕药喂出来的,那么养殖户花了大价钱买回避孕药来喂黄鳝,那一定是脑子烧坏了。因为就算黄鳝吃了‘避孕药’,那么受雌性激素影响,它就慢慢地呆在雌性阶段,天天白吃着饲料不长个儿。”

  记者发现,在此报道之后的中央级、湖北与安徽共4家媒体的辟谣报道中,不同的采访对象,几乎都使用了与“白吃着饲料不长个儿”、“呆在雌性阶段”的词句(最多差异两个字),同样使用“脑子烧坏了”表达的辟谣报道也有一篇。

  不严谨的观点

  广州某高校附属医院生殖泌尿科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养殖户为使黄鳝长得快,会喂以避孕药。

  记者采访该教授,询问其上述言论的学理依据时,对方表示,因为其不是做生物学、动物学研究的,不好说。但“避孕药主要成分是性激素。现在有很多食品都添加了激素,吃多了这种食品的孩子更容易性早熟。这在人身上是非常明显的。同样是动物,我对吃避孕药的黄鳝也做了类推,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当记者问到此种推理方式是否合理时,该教授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告诉记者,他这样表达,主要是想提醒养殖户,要有良知,行业要通过良知来自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