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农业补贴政策新调整:1斤粮食补贴0.14元

   日期:2012-11-03     浏览:541    评论:0    
核心提示:农业部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为全年粮食生产重头戏的秋粮,截至10月25日已收获10.1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86.4%。从各地田间测产

农业部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为全年粮食生产重头戏的秋粮,截至10月25日已收获10.1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86.4%。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九连增”将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转变国内经济结构提供强劲支撑。

在高起点、高基数之上,“九连增”是如何实现的?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发多发重发的情况下,在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粮食连年增产的支撑是什么?

政策发力――农业补贴政策新调整,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走基层:金秋时节,黑龙江省大庆市种粮大户刘宏伟的2000亩玉米喜获丰收。“每亩能增收500多元,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除了种粮补贴,膜下滴灌技术也能享受市、县补贴,增产效果‘杠杠的。”

“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韩长赋表示。在去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高起点上,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三农”支出,预算达到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去年秋冬播前,中央财政首次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资金1300多亿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并再次提高和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涨幅0.07―0.09元。2月2日,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公布,每斤提高0.12―0.18元,这是我国自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总体上调幅度最大的一年。

按农业“四补贴”资金测算,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随着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更牢,底气更足,效率更高。

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如何让有限的政策资金发挥更大效应?今年中央财政的农业补贴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首次大面积集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2月29日,中央财政拨付10.4亿元,对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和冬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给予补助;4月初,中央财政再次拨付22.75亿元,对东北地区抗旱“坐水种”、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西南干旱地区玉米覆膜、“稻稻油”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给予补助。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年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联地补贴”向“联技补贴”转变,解决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内蒙古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一位农户说,往年只能“坐水种”40多亩,今年旱情更重,但因为有了补助资金支持,家里90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实现了一播全苗。

在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一喷三防”补助帮助小麦主产区减少产量损失90多亿斤;集中育秧补助让南方早稻产区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0多万亩。从补面积到补技术,政策导向的调整,有力保障了全年粮食季季增产。

科技支撑――将专家产量变为农民产量,单产贡献率超过65%

走基层:金秋时节,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的万亩稻田一片金黄,一台红色的大型联合式收割机伸开7米多宽的手臂,轻松地驰骋在稻田里。“新洋农场去年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这种收割机一天能收500亩水稻,可以说是收割机中的‘航母。”新洋农场党委书记王立新自豪地介绍说,农业机械化与科技增产措施相结合,新洋农场今年的水稻预计每亩比去年增产60斤。

科技,正日益成为粮食生产突破资源约束、实现稳定增产的基础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强化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完善机制体制,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如何将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农业部以高产创建为平台,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率先推广适播对路品种、落实抗灾增产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机制体制创新,用鲜活的教材让农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学会了增产的技术,被农民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黑板的教室、没有铃声的课堂”。今年,全国仅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

粮食“九连增”,单产贡献率超过65%。良种搭配良法,充分发挥增产潜力。今年年初,农业部推介发布了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并组织专家分地区、分作物、分农时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和技术人员科学种粮。从深松整地到适期播种,从肥水运筹到病虫防控和统防统治,全年10多个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构成了一套完整而清晰的粮食高产路线图。

为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部逐步探索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今年年初,农业部启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100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干部、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大会战,更是为全年粮食生产铆足了劲。

增产和减损相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说,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产量在1000亿斤左右,我国粮食生产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今年防灾增产关键技术到位率明显超过往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亿亩,同比增加2000万亩;播种镇压1.3亿亩,增加5000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和产量形成。

机制保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走基层:“如今,路好了、机井多了,电也通到了地头,合闸出水,浇一亩地十来块钱,省力不说,费用也省一半。最高兴的是多打了粮食,地还是那块地,以前一亩地也就600多斤,现在都是1000斤以上。”眼看丰收一年又一年,河南省封丘县黄陵镇庄呼村农民赵振录的喜悦溢于言表。

发挥政策效应,落实是关键。为确保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中央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合力、上下联动的重农抓粮新格局。

去年12月2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全国200个产粮大县、300名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300名种粮售粮大户和100名先进工作者给予重奖,让重农抓粮者、务农种粮者和支农兴粮者真正感到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今年以来,从春耕春管、“三夏”抢收抢种到秋收秋冬种,在粮食生产的关键农时,在防灾减灾的重要节点,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国务院密集召开会议准确研判,统筹部署,要求千方百计落实扶持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加强科技创新,稳中求进巩固粮食生产发展的好形势。

11个涉农部门积极配合,稳步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发展改革部门继续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市场预期;水利部门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打造更多旱涝保收农田;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赢得主动;科技部门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公安、交通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石油、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油电供应,确保农业机械“吃饱吃好”。

与此同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抗灾救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配套,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实现“九连增”之后,总产量增加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尽管我们创造了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奇迹,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包括粮食生产还是处在紧平衡的状态,基础还不稳固,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并强化这些年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平等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