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大旱引发国际玉米、大豆减产和涨价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分析人士称,尽管未来物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新涨价因素不可忽视。
商务部4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数据显示,36个大中城市猪肉、羊肉、牛肉价格已经连续四周上涨,鸡蛋价格连续六周上涨,而食用油价格上涨则已持续超过10周。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小吃店,涉及猪肉、鸡蛋等菜品集体提价,一枚茶叶蛋都上涨3至4毛钱。而大型餐饮企业为保证客流量,虽然不提价,却要忍受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的压力。
国际玉米和大豆的减产、涨价被视为是影响近期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此间席卷美国的严重干旱预计大幅削减玉米、大豆等作物产出,推动国际玉米、大豆价格飞涨。以玉米为例,数据显示,芝加哥玉米期价自6月底以来上涨超过50%,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可以预见下半年玉米价格仍将易涨难跌。
作为饲料中的重要原材料,玉米、大豆对下游养殖业的传导作用已经出现。“如果饲料价格还维持上涨的趋势,未来会继续推高猪价。”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说,未来3到4个月,猪肉价格还有可能会被推高。
鸡蛋价格同样承受成本压力,鸡蛋经销商符美兰告诉记者,除了饲料价格上涨外,蛋鸡普遍进入歇伏期,产蛋量下降,加上疫情影响,蛋鸡存栏减少,这些都令鸡蛋市场供需失衡。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秋季开学,中秋节、国庆节临近,猪肉、鸡蛋以及蔬菜等食用农产品需求量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专家预计,未来新涨价因素仍可能面对多方面的上涨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认为,一是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在9月份可能再次迎来上调;二是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可能传导至国内,推动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三是国庆中秋节假日期间受需求上升影响猪肉价格可能出现上涨。
不过,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新涨价因素回升增加了未来物价的反弹压力,但年内物价并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
(傅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