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常喝的一种乳制品最近换了新包装,仔细看吓了一跳,一小盒饮料竟然含有10种食品添加剂:乳酸、柠檬酸钠、果胶、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真让我担心,这些东西对孩子身体有没有害处?
本月,有关部门出台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究竟该如何规范,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消费者发现,一根火腿肠可能使用了11种添加剂,一个小果冻含14种添加剂……食品里怎么会加这么多东西,吃的究竟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不能怪消费者谈“剂”色变,这些年食品“添”出来的问题还少吗?奶粉中掺了三聚氰胺,猪饲料中添了“瘦肉精”,鱼肉中查出了孔雀石绿……在这一桩桩事件里,三聚氰胺等这些本不是添加剂的化学物品,都被不法企业添进了食品里。如今,还有这么多添加剂被“合法”地添加在食品里,究竟有没有危害,人们很担心。
专家说,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错,规范使用对人无害;厂家说,消费者口味高了,添加剂为的是让产品好看、好吃、好卖。问题是不少商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利润添加剂”,加的太多、太滥——牛奶里加香料、增稠剂,说香稠的才是纯鲜奶;火腿肠里添上香精和大豆蛋白,说是纯肉无淀粉;不用橙子,拿香精、砂糖、色素、酸味剂也能勾兑橙汁,还号称“百分百果汁”。为了赚钱,不光是小作坊,就连一些大企业也来钻空子,许多食品的色、香、味都变成“人工制造”,不仅误导了消费,也给百姓的健康带来危害。
食品包装标明添加剂,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仅仅标明还不够,有关部门应该为公众普及相关专业常识,群策群力才更有效。毕竟大多数消费者不是专家,对于这么多添加剂缺乏了解,难以真正吃得放心、明白消费。让消费者看得懂这些化学名称,知道哪些成分是必需的,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禁用的,才能做出理性选择、科学消费。
管好食品添加剂必须真刀真枪。食品安全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等众多部门,任何一方面的缺位,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相关部门在做好协调配合、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的同时,应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有良心的企业营造好的市场氛围,让违规者无地立足。
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消费者的这点要求并不过分。少加些不必要的添加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