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农业部了解到,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目前,试点(示范)县(市、区)已达129个,今年还将创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区)31个。
2005年,农业部开始转变农资打假工作思路,由“以打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启动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2008年,活动由试点转为示范,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区)建设。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和示范推动,探索出多种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初步建立起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农资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据了解,目前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主要有连锁经营、组建农资专业协会、技物结合、企业直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供五种形式。
连锁经营是各地普遍采用的方式,由大型农资经营企业到乡、村开办放心农资连锁门店,所有的连锁企业实行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售后服务制度,企业经营行为规范、技术服务到位。河南省下发了《河南省农业厅定点农资连锁经营企业认定办法》,已培育了25家大型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江苏省通过培育农资连锁品牌,发展网点近万家,农资连锁经营占市场份额40%左右;江苏高淳县、安徽宿州市、陕西延安宝塔区等地区农资连锁经营所占市场份额均达80%以上;北京大兴区在推进连锁配送中还引进了条形码,实行农资质量追溯制度。
农资专业协会是由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营单位、涉农服务部门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组成农业生产资料协会或专业协会,为会员和农户提供放心农资和科技咨询服务。结合行业协会,各地开展了对农资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湖南省自2005年起开展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上建立了“六个一”(一户口、一台账、一承诺、一服务、一公告、一赔偿)的管理制度;江苏省评选出“农资诚信经营单位”、“放心农资店”近2000家;河北省目前已开展了第二次“放心农资企业”评选活动,评选出放心农资企业97家;安徽宿州市对全市农资经营企业进行了分类,其中A类企业1013家,B类企业657家,C类企业96家。
一些地区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组建县、乡、村三级放心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在开展连锁配送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农技服务,探索出“物技结合”方式。天津市免费为连锁店提供热力烟雾机等植保器械,开展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贵州省农资协会中80%的会员单位能向消费者介绍农资产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企业直销是一些大型农资生产企业通过设立区域代表、与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协议等形式,建立农资直销网点,根据农时将放心农资直接供应到村。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供则是由企业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或“农业生产车间”,统一组织生产,提供农资、管理技术及使用方法等,并对农资来源、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
此外,一些地方还探索了集体采购、农资信用监管、农资防伪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目前,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已初步建立。在示范县,以大型农资企业为依托,以直销和加盟为主要方式,对分店实行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等“五统一”管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已初具规模。江苏高淳县农资连锁店覆盖了全市各村,农资连锁配送率已达80%以上。北京市利用连锁配送服务站,采取“空瓶回收”直接补贴农户的方式,大力推广安全新型农药、新型生物肥及器械,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
随着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的不断深入,各地农资打假力度也不断加大,农资市场秩序得到不断规范,突出表现为“三升三降”:即农资市场抽检合格率上升、连锁经营网点数上升、连锁经营市场占有率上升,农资投诉举报数下降、案件查处数下降、由假劣农资引发的农业生产事故数下降。同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不仅保护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也限制了违禁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流入到农业生产环节,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