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支农,钱往哪儿投?
今年53岁的陈礼华,是安徽省霍山县磨子潭镇桂竹园村村民,家里种了5亩多毛竹,去年仅毛竹一项他就收入了8000多元。看到近几年逐渐走高的毛竹价格,老陈想要扩大种植面积,但手上资金有限。听说邻近的大化坪镇农民通过“万亩毛竹富民贷款计划”可以获得银行贷款,老陈很是向往。
“万亩毛竹富民贷款计划”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和省担保集团及地方政府联合推出的农户担保信贷计划。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说,“资金少、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万亩毛竹富民贷款计划’创新之处就在于‘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农户’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通过两次担保,将信贷资金由龙头企业引入乡村,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据介绍,“万亩毛竹富民贷款计划”实施后,仅2009年第一期即为150户农户提供贷款1000万元,共栽植毛竹4万亩。该计划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开发深加工项目,毛竹需求量不断加大,带动当地毛竹价格节节攀升,从2008年底到现在,平均每根毛竹价格净增10元以上,年增加全县林农收入近亿元。
和农户贷款难一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农发行副行长丁杰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这就要求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农领域。目前,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成为农发行信贷投放重点。2009年,该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大幅增长,截至年底,贷款余额达2361.3亿元,增长71.9%,支持项目1471个。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农发行再发放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476.2亿元,新支持建设项目392个。
大力支农,钱从哪儿来?
扩大信贷支农力度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2004年以前,农发行资金90%以上来源于人民银行再贷款,从2004年开始启动市场化筹融资以来,该行自主筹资比例逐年提高。至2009年末,该行资金自给率已达到77.4%。
丁杰介绍,农发行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债券发行为主体、组织存款为基础、资金交易为补充的筹融资机制,资金来源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市场化筹资筹集的大量资金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信贷支农资金需求。
丁杰说,政策性银行在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004年以来,农发行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化筹资机制,利用政策性银行享有的国家信用,依靠市场发债的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发展。五年多来,累计筹资约12740多亿元,2009年末,金融债券余额8109亿元,已占到农发行负债总额的50%左右,有效地缓解了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2009年6月,银监会批复同意农发行在设有分支机构的县域地区,开办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之外的公众存款业务,2009年末该行各类存款余额4419.9亿元,存款业务已经成为该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该行还建立了相应机制,确保从县域吸收来的存款,取之于“三农”,用之于“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