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称“三品一标”)工作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三品一标”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已达到4.9万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已超过5.1万个;认定的种植业产地面积6.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35%左右。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000家,获证产品1.57万多个,产地监测面积为2.5亿亩,农作物种植面积1.7亿多亩。经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生产基地(企业)1000余家,产品接近5000个,实物总量210多万吨,生产面积4200多万亩。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211个。
记者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悉,“三品一标”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实施严格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加上证后的有效监督,较好地实现了上市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保证了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在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抽检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1%、98.8%和100%。而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和各级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倡导健康消费,品牌形象深得社会各界的推崇,美誉度不断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推动特色农业和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的载体,已成为各级政府保护产地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彰显区位优势、营销特色产品、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深得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青睐。
据介绍,“三品一标”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售价比同类未认证产品要高出10%左右;绿色食品平均增幅达到20%~30%;有机食品大多出口和供应高端市场,价格提升更加明显,部分产品市场售价甚至高出常规产品好几倍;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品牌价值得到大规模、全地域双重提升。“三品一标”认证的前提条件都要求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申请者必须是面向生产和消费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中,每个产地平均规模都在1.1万亩左右,带动农户200多家、600多人。获证的“三品一标”产品,基本上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在“三品一标”获证单位中,企业化的主体占85%以上,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品一标”获证的主流。绿色食品获证企业中,有250多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0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占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的1/3和1/5。
据了解,今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系统,要在加快认定认证、不断扩大总量规模,强化证后监管、着力提升品牌公信力,加大登记保护力度、积极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体系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绿色食品工作系统将重点抓好继续规范产品认证,切实加强证后监管,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宣传、市场和信息工作力度以及扎实推动有机农产品规范健康发展等项工作。充分发挥“三品一标”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的品牌效应,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