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南京  白菜  葡萄 

“看不见”的民生工程,更见官德官品

   日期:2010-03-25     作者:农脉网    浏览:127    评论:0    
核心提示: 一场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将我们的目光从城市引向农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遭遇大范围

    一场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将我们的目光从城市引向农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所受的影响更为直接,数千万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已成定局。

  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其中固然有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先天不足的原因,但一个更令人心痛的事实却是,很多原本修建了灌溉设备、水库的地区,却因为年久失修而未能发挥抗旱的作用。据云南砚山县委书记马志山介绍,由于担心出现渗漏、坍塌等危险,砚山县4个病险水库在去年雨季时不敢储水,导致这些水库在这次旱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月22日《京华时报》)

  砚山绝非孤例。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也表示,一些县城、集镇供水工程损失率高达50%以上。实际上,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部分设施已严重老化,“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水利部门的统计则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的约8.7万座水库中,约3.7万座存在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的问题。

  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即使笔者家乡这样的粮食主产区,这个“基础的命脉”也长期被虚置,变成一些斑驳的标语,定格在一些废弃的水闸、干涸的水库壁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显然与扭曲的“政绩观”密不可分。一些地方政府似乎更热衷于兴建高楼大厦、“地标”类建筑、“XX区”等“面子工程”;一些领导视察,也大多喜欢到什么“高新科技园区”“XX开发区”转转;而“三农”建设本来就比较弱势,即使有一些投资,往往也更钟情于兴建大中型水电站、农业示范园区之类“看得见”的工程,而那些“看不见”却又很重要、本应遍布田间地头的基础水利工程,就往往被忽略。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并不难理解,毕竟,前者光鲜靓丽、“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在短期内创造显性GDP,凸显地方政府的政绩;而后者“藏”在田间地头,只会默默地作贡献,甚至有些工程的价值要等到遭遇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大灾中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如此“不露脸”的工程、建设,自然不被“待见”。

  正是在这种短视的政绩观的指导下,本该受到重视的民生工程不得不给政绩工程让路,最终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不仅没有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发展,反而越来越少,以至于在天灾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一场罕见的旱灾,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被遗忘的角落”。大兴农村水利,是切实的民生工程,又是真正的基础设施,理应在民生投资中多分一杯羹。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看不见”的民生工程,更考验官德官品。总理的叮嘱言犹在耳,盼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在此次西南大旱中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抛弃扭曲的政绩观,对事关人民幸福与尊严的民生工程,“看不见”的更应自觉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自觉地做好;面对旱情仍将持续的现实,不仅要尽快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更应着眼长远,加大对“看不见”民生工程的重视和投入,不要陷入“风调雨顺忘了水利,遇灾害才想到水利”的怪圈。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在大灾面前乱了阵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