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2010榨季生产进入尾声之际,国内产区重旱仍在持续,国际糖价却出现大幅下挫,走势上面临转为熊市的可能。在此形势下,我国糖市面临国际糖价下挫的压力,同时受到国内持续减产的支撑,双方争夺之下,国内糖价将步入振荡格局。
自二月初以来,ICE11号原糖期价在几度冲击30美分/磅阻力位置未果后,出现一轮快速疯狂的下挫行情。而国内糖市虽然有供需偏紧预期支撑,但在国际糖价连续下挫的形势下,市场也很难得到一个发力点,郑糖持续维系在5300—6000元/吨的箱体振荡整理。近两日来,国际糖价跌势呈现加速状态,大有转熊迹象,国内糖市形势异常严峻。
多头基金大举抛售,国际糖价深幅回调
国际糖价自二月初下跌至今,连续下挫长达6周之久,已从前期高点回落10美分之多,跌幅高达35%。2月下旬,国际糖业组织ISO将国际食糖供需缺口预期上调至940万吨,而之前其预估缺口在760万吨。不过,ISO认为,如果天气正常,2010/2011榨季全球糖市将很可能再度出现过剩,过剩量可能有100万吨。同时,巴黎银行认为2009/2010榨季全球食糖产量的回升并不足以填平缺口,也无法补充日益下降的库存,估计全球库存将跌至2700万吨,为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减产预期已经被市躇本消化,市场注意力正逐步转向2010/2011年度增产方面,尤其是随着巴西中南部地区逐步进入新榨季生产之后。伴随着基金多单不断平仓,国际糖价大幅下挫。CFTC基金持仓显示,2月初至上周二,ICE11号原糖基金多单持仓已达45816手,这也是当前国际糖价如此快速下挫的最直接原因。伴随着国际糖价的下挫,市场上关注点更多的转向各国2010/2011年度产量恢复上来。
之前国际糖价的下挫,我们一直认为对国内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更多的仅仅是心理上的影响,因为进口成本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现货价格,进口阻力较大。不过,在当前国际糖价持续下跌之后,我国食糖配额内进口完税成本也大幅下降,已经从前期7000元/吨左右高位跌至5500—5800元/吨,而我国天津、青岛等港口的食糖现货报价在5700元/吨左右,二者价差已经回落到自2007年12月份以来的低位。至此,国际糖价的下挫对国内糖价所带来的冲击才真正得以体现。
国内本榨季减产明显,供需偏紧支撑糖价
虽然国际糖价接连大挫之后,折算成国内到港完税价已经跌至港口现货报价,使得我国进口白糖成本大幅下挫,但是在我国糖市处于半开放状态下,国内食糖大幅减产的形势依然给糖价带来较强支撑。
3月初,“广西糖会”中将2009/2010榨季国内食糖产量预期再度下调,预计广西地区产量由2009年11月“郑州糖会”预计的760万吨下调至700万吨;云南产量由208万吨下调至150万—170万吨;广东产量由100万吨下调至92万吨。结合东北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产量,预计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产量在1100万吨上下,较“郑州糖会”预期数据下调100万吨。
作为食品工业消费为主,食糖消费近几年一直维系在较高的速度增长,糖协预计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消费数量在1400万吨左右。而我们按照历史消费数据上升规律,测算出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约在1500万吨;通过含糖食品产量增长速率测算出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消费数量约为1490万吨;刨除高糖价对消费的抑制以及替代作用的抑制,综合预计我国2009/2010榨季食糖消费量完全可以达到1400万吨。
如此计算,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产需缺口将达到至少300万吨,而市场估计结转至本榨季的国储糖数量也不过260万吨左右。另外,考虑到进口80万吨左右,2009/2010榨季国储糖几乎需要全额出库方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将持续支撑国内糖价处于坚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