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白菜  南京  葡萄 

崇州600年前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农田

   日期:2009-08-05     作者:农脉网    浏览:110    评论:0    
核心提示: 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的人工灌溉渠,居然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这是昨日从崇州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组传来的消息。据悉,这次普查活

    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的人工灌溉渠,居然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这是昨日从崇州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组传来的消息。据悉,这次普查活动收获很大,目前已新发现文物遗址500余处。

  三郎镇

  惊现600年前水利工程

  在普查队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三郎镇欢喜村一组的干五里河上游。这是一处人工开凿的灌溉渠堰,虽然长满了水草、青苔,但渠系的面貌仍清晰可见。渠堰沿河岸山岩开凿而成,高2米、宽2米,从引水处至出水山洞全长1000多米,水经岩洞入水口绕山脚、穿山岩至三郎镇上场口出洞,经三郎镇街背流入该镇天国村,渠堰中水量至今仍很充沛,依然灌溉着三郎镇天国村、达通村数百亩农田。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这条渠堰叫岩堰沟,渠首原有石碑、神像,但早已遗失,也没有人知道渠堰的建造情况。为此,普查队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得知此渠由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一户姓董的人家独立开凿,沿山凿洞引水,经过三四代人的努力建成。书中记载,此渠名叫岩洞堰或牌楼堰,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崇州市文管所所长何树全告诉记者,根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崇州人已经开始在河中垒堰,以便在干五里河水少时提高水位,扩大进水量,增加灌溉面积;洪水来时自然冲塌拦水堰,降低水位,避免洪水流入渠道。该水利工程的发现充分印证了历史资料,为研究600年前成都平原地区兴修水利的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也为崇州市增加了一处历史人文景观。

  崇州市

  新发现500余处文物遗址

  记者了解到,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崇州市文管所从2007年开始根据各乡镇提供的线索及相关史料信息,对全市可能出现文物遗址的地段进行了地毯式搜查,现已新发现500余处文物遗址,包括古墓葬200余处,其中有4处古墓葬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至今未被盗掘,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宅地民居上百处,多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大多集中在街子、三郎、怀远等受灾乡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街子古镇的清代胥家大院;发现古井60余处、龙门10余处、水利设施3处、近代桥梁10余处。最具特色的是崇州市公议乡的隋朝古窑址,经成都市考古专家对古窑内数万片瓷片研究,其工艺属于隋唐时期的流行工艺。据悉,新发现的这些文物主要是建设遗迹,大多位于沿山受灾的街子等五个乡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