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正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新近强调,中国新生代的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有数据显示,目前,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
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最浅显的差异,体现在“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基本是挣钱回家,一般都把最终回到农村作为自己的归宿。而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一般都没有种过地、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不想再回农村”。而最深刻的差异在于,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第一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就是农民,新生代农民工则趋向于模糊认同。
从最近热议的一则新闻里,我们同样能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在权利诉求上的强烈和坚持。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患有职业病——尘肺,但其所在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求助后,经过前后3个月的时间,他终获做正式鉴定的机会。然而,为其鉴定病情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开出了一纸“肺结核”诊断。无奈之下,这位28岁的年轻人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执着地要求“开胸验肺”,终于换来一个明明白白的真相——确为尘肺。
“开胸验肺”虽是个案,但值得思考的东西太多了……
两代农民工之间的明显差异,迫切需要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扎根城市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当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上愤然发出“坚决不娶城市女”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诉求,已经远远超出就业、教育等方面。
如果继续拖延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种种问题依然不能彻底解决,就有可能转变为社会结构性问题,会产生一个规模很大的缺乏归属感的人群,游离在城乡之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会随之而来。
如果继续拖延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失落感也会越来越重。毕竟,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具有迫切的“市民待遇”愿望,当现实社会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让他们感到迷茫,实际生活与他们的心里愿景相去甚远,他们将会产生怎样的抱怨?试想,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如果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然不能在城市里安居乐业,青春不再而要面临被迫返乡时,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多少不公正感?这些抱怨和这种不公正感又将给城市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令人堪忧。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以推进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
在很多人看来,农民工转化为市民,除了改革城市户籍管理,最必需的条件还有三个:就业、住房和社保。就业是市场化的,只要经济发展就有就业机会,关键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平等就业;住房问题显然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否则,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无能为力在城市安稳定居。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尽快放上议事日程,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城市改扩建、发展小城镇、建设卫星城等机会,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须的基本住房条件;社会保障目前需要积极完善,做好转移和衔接,真正方便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让农民工的梦想阳光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