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欧盟决定从中国山东恢复进口的9家熟制禽肉产品企业中,潍坊市占到了5家。潍坊企业缘何在这样的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笔者近日赶赴潍坊采访得知,自2001年起,潍坊就针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不断升级,先后制定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通过建立“三大体系”,推动“三个结合”和强化农业执法监督,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潍坊认证“三品”数量达553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6%,2007年实现出口创汇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据潍坊市委副秘书长、农工办主任耿现江介绍,潍坊是农业出口大市,农产品外销率占85%以上。但在入世以后,国际市场准入越来越严,潍坊许多以前畅销的农产品,突然销售受阻。以禽肉为例,2004年,欧盟就以药物残留监控不力和禽流感疫情为由,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禽肉产品。
对此,潍坊开始从完善“三大体系”入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是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潍坊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了62项国内食品标准、24项出口国家标准,制定了248项技术标准规范,印制成《农业标准化规范性文件汇编》,无偿发放到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潍坊投资2亿多元,市级建设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检测中心,12个县市区建立了23个农畜检测中心,117个乡镇建设了281个检测站,730多个企业、基地建设了市场检测室,初步形成了四级监控体系。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潍坊出台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责任追究办法》,成立了市县乡三级防控指挥机构,建立起市县乡村分工明确、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建立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潍坊提出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龙头企业建设相结合。每年拨出专项资金8000万元,带动龙头企业建立一体化原料生产基地,同时要求所有出口企业建立质量检测室,提高自检自控能力。二是与生产园区建设相结合。建设了785个标准化生产园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统一质检、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三是与开拓国内外市场相结合。根据国际市场要求,及时调整农业标准,通过到国外举办农产品展示洽谈活动和设立专营市场等方式,突破“绿色壁垒”的束缚。
耿现江说,完善了体系,推行了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更要加强执法监督。潍坊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成立由农林畜渔、检验检疫、质监工商等11部门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实行多方位、立体化的监管模式;健全了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基地建设和管理备案、质量安全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市县两级都建立执法大队,从源头上抓起,重点加强对农药、兽药、种子等生产和经营者的监管。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让潍坊农业“强上加强”。单以禽肉为例,潍坊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禽肉加工企业5家,省级11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2006年,在全国首批恢复对日韩和美国出口的禽肉企业中,潍坊企业数量均占到1/4以上;2007年,潍坊禽肉出口量占山东的一半,全国的1/4;此次欧盟复关后,潍坊每年可向其出口禽肉5万至6万吨,出口值约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