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小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小或农药用量少的作物)用药调查显示,在涉及的249种作物共911个防治对象中,有80%防治对象的用药没有进行药效、残留试验和登记,属于自发乱用药。此次调查反映出小范围用途中自发盲目用药现象相当严重,不能保证农药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和使用效果,而且直接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据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顾问张子明介绍,由于中国对农药实施登记许可制度,要获得登记和使用标签以及相应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通常需要进行几十项试验研究,其中为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制定的标准,按照相关规定要提交生物测定、毒理学、残留和环境影响等试验数据支持,这些试验一般需要几年时间,而且试验费昂贵且试验时间长及投资回报低,造成许多农药企业不愿意在种植面积相对小或农药用量少的作物进行登记,中国2007年新颁布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对农药小范围用途规定不十分明确,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小范围使用上登记,没有明确提出管理办法,造成了一些小范围防治对象无经登记的农药可用但实际上在用药的现象。
据了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农药小范围用途无登记农药可用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是以政府行为加以解决。如巴西于今年2月公布的农药登记条例就着重解决了小作物用药的登记难题。该条例允许农民合作社与公司开展合作以满足一些小作物用药登记的需要,把小作物分为7大组,这7大组中还有很多子小组,并为每一组选择了代表作物。最大残留限量、安全间隔期的问题,可以根据同组中的其他作物的已有资料进行推断。最大残留限量在同等条件下24个月内有效,在这24个月内,申请人必须对同一组中的代表作物进行残留测试。如一申请人登记了在番茄上使用的农药,就可直接在茄子上使用,因为番茄是非多叶蔬菜组的代表作物,茄子属于这个组,一个农民合作社和公司可将番茄的最高残留限量用在茄子上,这一有效期是两年,申请人接着需要开展胡椒的残留测试,由于胡椒是子小组的代表作物,这一过程一旦完成,胡椒和茄子的最大残留限量就有效了,可以扩展到同一组的其他作物中。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叶纪明说,中国农药小范围用途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及药检所的高度重视,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及解决办法,小作物无药可用的现状将得以逐渐解决。
相关链接
农药小范围用途一般是指用药问题小,市场价值不大,农药企业往往忽视或缺乏进行试验和登记的积极性,而实际又需要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小范围用途。如:
1.种植面积小的经济作物,如杨梅、枸杞、蘑菇等。(美国由农业部确定面积﹤12万公顷的作物);
2.某些常规作物上属发生面积不大、危害不太严重的稀有病虫草害,如水稻霜霉病、叶尖枯病和马铃薯甲虫等;
3.某些植物的检疫对象,如水稻稻水象甲和柑橘蠹蛾等;
4.其他小范围用途(包括非农药用途),如:尘螨和红火蚁等。
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在中国农药小范围用途病虫草害发生面积已达1亿多亩;玉米、小麦、大豆和花生等粮食作物存在着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病虫草害没有登记而自发用药。如草莓就有大约20种病害,但其中有14种无登记农药可用,存在这种未经登记自发用药的种植面积达1万公顷以上的就有145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