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完善我们的治理结构,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组织有序的代表农民,表达他的利益需求。
三十年前解决的问题是吃饭问题,但是三十年后解决的问题已经转向。现阶段农村改革已经由农村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转向工农、城乡,以及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的利益关系更为广泛和复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差距大,国家财政资源配置严重向城市倾斜,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仍然不平等,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在体制机制方面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未来三十年一定要牢记“三不”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牢记“三不”,即不得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而关于土地征用,国家应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因此将来农村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将更加收紧。所以“三不”行为,应该被看成是土地改革不能跨越的“雷池”,十七届三中全会所阐述的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将以这“三不”原则为底线。
应该相信农民的政治理性和经济理性
目前,农村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所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只有调动好农民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完善我们的治理结构,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组织有序的代表农民,表达他的利益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相信农民的政治理性和经济理性。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未来三十年的农村该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亟须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而这里突破口就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附:韩俊个人简历
韩俊 现任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1963年12月生于山东省高青县
1979-1983: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学士学位
1983-1986: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研究生
1986-1989: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学位
1989.5-1989.12:在原国务院农研中心工作
199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被聘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从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以后任《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副总编辑
2001年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社会兼职有: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