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国家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且价格比去年提高,因此大部分主产省的小麦价格都较往年有所提高,但面对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喜获丰收的农民仍然“希望粮价能再涨点”。
江苏省丹阳市的农民很幸运,由于对收购市场普遍看好,基层粮管所、面粉加工企业和粮食经纪人等多家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收购,打起了小麦收购“价格战”。目前面粉加工企业开出的价格已经比托市价高出了0.03元/斤~0.04元/斤,不仅拉高了当地的新麦市场价格,而且使小麦收购呈现出明显的“卖方”特征———掌握了卖粮主动权的农民尽可以“哪里价格高,就到哪里卖”。
不只是丹阳。在国内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随着收粮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今年主产区不少地方的小麦收购价迎来了“开秤红”,山东部分地区的新麦价格超过了0.80元/斤,而豫东部分地区的新麦价格也达到了0.78元/斤,均高于最低收购价。
粮价高了,农民高兴了,托市收购库点面临的两难处境如何解?今年丹阳的托市收购数量之所以仅为去年的1/3,原因就在于托市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对售粮农民没有吸引力。事实上,国家在粮食集中上市季节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就是要确保农民手中的粮卖得出去,卖得上价钱。因此,托市收购并不是要统一粮食收购价格,而只是一个“保底”价格。由此而言,“价格战”推高粮价,符合托市政策的应有之意。其实,对在资金和仓储方面都有优势的托市收购企业来说,只要随行就市,粮源不是问题。随着当地售粮高峰过去,丹阳托市企业已经打算到山东、河北等地组织外购,对这些地方的市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掀起了一场“价格战”?
去年以来国际粮价高涨,我国之所以能手中有粮心不慌,归根结底就在于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事实证明,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就从根本上保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为这样的“价格战”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