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湾  湖北  贵州  菠菜  土豆  甘肃  供应  南京  白菜  葡萄 

季节性压力显现 玉米短期将走弱

   日期:2010-05-06     作者:农脉网    浏览:206    评论:0    
核心提示:  由于产区低温天气造成短期供应紧张,4月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在高位振荡,丝毫没有走弱的迹象,难道2010年玉米价格会改变备耕时节季节

  由于产区低温天气造成短期供应紧张,4月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在高位振荡,丝毫没有走弱的迹象,难道2010年玉米价格会改变备耕时节季节性弱势的规律?笔者认为这样的可能性较小。首先,中国进口玉米的传言兑现,使得国储抛售力度不会减弱,政策短期利空;其次,通胀压力下,猪市回暖幅度受限,下游消费的支撑作用很难显现;最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备耕时节季节性弱势的规律会最终应验。因此,5月份玉米价格走弱的概率更大。

  中国进口玉米的传言兑现

  芝加哥4月28日消息称,中国本周进口11.5万吨美国玉米,这一消息证实了数周以来有关中国寻求廉价进口玉米以打压国内价格的传言。尽管中国以年均1.5亿吨(5年均值)的玉米消费位居世界之首,但玉米进口量却一直保持在极低水平,中国最近一次采购美国玉米是在2006/2007年度,当时的进口量也仅有2700吨。一方面,中国玉米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甚至将过剩的部分出口至日本和韩国,尽管近几年国内玉米消费增长迅猛,但在2009年减产的情况下,中国玉米仍以高达30%的库存消费比位居世界首位,极低的对外依存度和较高的库存消费比大大降低了中国进口玉米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作为七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玉米,国家除了对其进行关税配额管理外,还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这进一步限制了进口玉米的数量。然而,受国家政策保护及农民惜售心理影响,当国内玉米价格目前已远远高于进口玉米价格时,私人贸易商也会在利润的刺激下进口玉米,之前的相关传言也最终兑现。尽管大量进口玉米涌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进口玉米传言的兑现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压制作用不可忽视。

  国家抛储降温玉米市场

  为了保护农户利益,国家每年收购大量的玉米现货(约占年总消费的30%)来控制现货价格,因此玉米政策主导市的特征十分明显。尽管从长期来看,国家政策对玉米价格的支撑作用很难改变,但短期来看,这样的利多因素已经悄然转变。首先,截至4月30日,玉米补贴收储已经结束,靠政策托市拉升行情的情况至少在5、6月份不会出现;其次,受贸易商寻求廉价进口玉米传言刺激,国家不得不在尚处收储期的4月初就开始接连抛储,抛储量也由最初的每周108万吨增加至138万吨,而往年的抛储绝不会出现在农户极易出售手中余粮的备耕时节。国家也不愿看到廉价进口转基因玉米扰市的现象,毕竟国内库存还算充裕,尽管2009/2010年度的期末库存预期下降至4870万吨,低于2008/2009年度的5317万吨,但相对2007/2008年的3939万吨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考虑到国家控制粮食价格的能力,笔者认为这次降温玉米市场的目标最终会达成的。

  下游消费回暖幅度受限

  春节过后猪肉价格急剧下跌,而饲料价格却不断攀升,生猪市场持续低迷。虽然商务部以地方一次性收储、中央分批收储冻猪肉的举措来稳定猪肉价格,然而事隔一月,猪价仅有微幅上涨,并未像2009年6月份那样收储后一个月猪价上涨20%。因为相对于2009年6月一次性收储近12万吨的数量来说,这次收储的方式和数量都难以相比。此外,2009年6月通胀预期较低,猪价的大幅上涨对CPI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考虑到目前国内的通胀预期,国家也担心猪价的大幅上涨令CPI承压,因此,低迷猪市出现实质性的扭转可能还要靠饲料价格的降低来配合。

  季节性压力将显现

  政策托市、居高不下的玉米价格往往会令农户惜售情绪高涨,捂粮惜售情况下的供给紧张局面在所难免,不过这种捂粮现象一般会从每年春玉米备耕的4月开始消失,因为备耕时节农户出于资金需求而集中释放手中余粮,价格也因此开始走弱。然而今年4月尽管有国家接二连三抛储的压力,玉米价格却始终在高位振荡,主要原因就是东北产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因低温天气不适宜备耕,农户手中的余粮一时也不急于出售,国家的抛储缓解了产区临时性供应紧张,对价格压制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但是随着气温的好转,不管是出于备耕时节资金需求还是高温玉米存储难度加大的压力,农户手中余粮终究还是要释放出来的,5月份玉米价格走弱的可能更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