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克服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狠抓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粮食生产有望大灾之年夺丰收,实现连续7年增产。作为全国六大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枢纽和“北粮南下”、“东西调剂”的重要通道,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全省大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协调发展的态势。
面对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湖北省采取多项举措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一是夏粮实现“三增”,冬闲田开发成效明显。全省夏粮面积增加58.9万亩,亩产增加4.9公斤,总产增加4.4亿斤。二是早稻因灾减产,总体仍是丰产年景。湖北省面对早稻生产灾情较重,前期低温阴雨寡照造成生育期偏迟,7月上中旬的强降雨又致使“仓门遭灾”的严峻状况,在各地大力推进科学抗灾,实现大灾之年少减产的目标。全省早稻总产39.9亿斤,减产1.7亿斤,仍然是一个丰产年景。三是秋粮抗灾得力,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目前,中稻已开始大面积收获,晚稻已进入灌浆期,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秋粮可增产2.6亿斤。预计全年粮食面积6098.7万亩,增加79.9万亩;总产467亿斤,增产5.2亿斤。
在抓好当前秋粮生产的同时,湖北省政府正着手谋划和推进秋冬播工作,力争“十二五”粮食生产开门红。在主要作物生产布局上“一稳三扩”,即稳定小麦,扩大马铃薯、油菜、蔬菜;力争全省秋冬播总面积达到4750万亩,扩大180万亩。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确定了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20亿斤的目标,增加53亿斤的目标。
大力开发冬闲田。湖北常年冬闲田面积800万亩,主要分布在鄂东南和江汉平原。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冬闲田耕作条件,将至少有500万亩冬闲田可变为冬种田。其中,实施“土豆工程”300万亩,可增产粮食20亿斤;实施“北麦南油”工程200万亩,即推进油菜南移,缓解粮油争地矛盾,腾出鄂北粮产区扩种小麦,可增产粮食12亿斤。
实施水稻“单改双”工程。湖北是全国四大双季稻主产省份之一,通过推广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改善田间灌溉条件,力争扩大双季稻400万亩,推进籼改粳,采取早籼晚粳种植模式,扩大粳稻生产,预计可增产粮食10亿斤。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在46个粮食主产县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再建设高产农田1500万亩,以亩增粮食100斤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斤。
加快改造低丘岗地。据调查,湖北适宜耕种的低丘岗地有300多万亩。从近两年的实践看,低丘岗地改造对化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矛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效果十分明显。湖北省计划通过5~7年的努力,按照生态保护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的要求改造低丘岗地,可增加粮食面积50万亩以上,增产粮食6亿斤。
搞好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汉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使汉江流域中下游大面积的洲滩和堤外分蓄洪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可能。可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200万亩左右,增加粮食产能20亿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