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瓜果以时鲜著称,但不耐储藏的特点,则让农民在瓜果集中上市时着急万分:要么烂掉,要么贱卖。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本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郊区特色瓜果产业目前已纷纷建起了保鲜库,农民今后可以笃悠悠地卖个好价钱。如今,在春节前后吃到“马陆葡萄”、“仓桥水晶梨”等也已不再是难事。
这几天,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钱培华特别忙碌,他指挥社员将“规格在300克以上”的1.5万千克梨果运进了冷库,计划国庆节期间投入市场。据了解,近年来,松江区已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帮助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兴建18个“大冰箱”,总存储量达6000吨左右,让果农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上海众益桃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慈声告诉记者,桃园里的桃子成熟后,每天的采摘量约为5000千克,“生意好的话,当天摘下来就能全部卖光,但不是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好事情”。妥善解决剩余桃子的储藏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沈慈声说,把桃子放进基地里的“大冰箱”,可使其保鲜期延长至10天左右,“这样,桃子既不会坏,也拉长了市场供应周期,避免了贱卖的可能,可以卖个好价钱”。他介绍说,桃子等采摘下来后,还在不停地“呼吸”,如不遏制,水果就会渐渐变酸;而通过冷链设备,可一定程度上使果酸转化为“糖分子”,增加水果的甜度。
当然,冷库设备的兴建,也为水产行业解决了难题。原先,到了10月、11月,松江鱼跃合作社带头人郎月林就要为集中上市的南美白对虾销路发愁。但一座冷藏量达500吨的冷库建成后,不仅缓解了供应高峰期的销售难,而且平衡了市场供应,使每千克南美白对虾的单价提高了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