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以节水为中心,以高产、高效为目标”,将水稻灌溉水管理、节水灌溉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统一起来,形成了集水利、栽培、品种、土肥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在近几年稻区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缓解旱情和水稻的高产高效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是:
1.根据稻区春季蒸发量大、田间耗水量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论证和大量的田间试验,提出了常规品种延期插秧的节水措施。一方面,延期插秧可晚给水,避开了春季大面积的水面蒸发,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灌溉水资源,还有效地减少了土壤盐分积累。另一方面,延期插秧与雨季更加接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雨水,节省灌溉水,减少由于缺水给水稻带来的威胁。本项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延期插秧日期,并提出了与延期插秧相配套的秧苗床面寄养技术。采用延期插秧技术措施,冀东稻区每年可减少蒸发耗水1.0亿多立方米。
2.在水稻的分蘖期和灌浆期停水, 土壤含水率在28%-30%的范围内,对水稻的产量无显著影响;在拔节期停水,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8%-29%范围内,对水稻产量未造成显著影响。
水稻耗水量最高的时期是在抽穗初期至开花灌浆期的25天-30天内,这个时期也是水稻需水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土壤含水率低于20%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土壤干旱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小的时期是灌浆中后期(蜡熟期至黄熟期),此期间土壤干旱主要引起水稻实粒数和粒重的下降,比前期(插秧至分蘖末期)干旱造成的分蘖力下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3.采用节水种稻方式,可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更充分地利用土壤有效氮,提高氮肥利用率。
水稻分蘖末期土壤有效磷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孕穗至抽穗期土壤有效钾的强度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节水种稻中,穗肥除了施用足量的氮肥外,补充一定量的磷肥是十分必要的。并在抽穗期增施一定量的钾肥,有助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4.在重盐渍化土壤上进行节水灌溉,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的不足对产量构成的威胁是次要的,主要是由于盲目节水破坏了土壤水─盐平衡,使水稻遭受盐害。在湿润灌溉和干旱交替两种灌溉方法中,以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返盐最为严重。因此,在地下水埋深较小,矿化度又较高的重盐渍化土壤上,不宜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湿润灌溉虽然返盐率较低,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是土壤缺水和盐分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盐渍化土壤上,无论采取那种方法节水种稻,应根据土壤盐渍化程度和地下水状况的不同,需要确定一个拉荒定额和灌溉定额。盲目节水只能是带来产量的损失,并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水稻抽穗至灌浆初期,是田间腾发量最大的时期,最容易导致土壤盐分的积累。此阶段包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抗性最差的时期。盐分的升高会造成穗粒数大幅度下降和千粒重的降低。因此,在重盐渍化土壤上节水种稻,必须注意这个时期(10-15天)灌水管理,防止水稻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