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分控制方式为:稻田返青期保持5~30mm的水层,以后各生育阶段不需保留水层,土壤湿润上限期饱和含水率,下限为饱和含水率的60%~70%,黄熟期断水。在这种灌水技术条件下,有利于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试验和推广表明,这种灌水技术比常规淹灌可节水40%,增产9%。
根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灌水量较少、水分不足时,产量随灌水量或耗水量的增大迅速增大;当灌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增加的幅度开始变小;当产量达到极大值时,灌水量再增加,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此,应避过量灌溉造成不必要的水的浪费。
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有的作物比较耐旱,缺水对其产量影响较小,有的作物不太耐旱,一旦缺水就应会严重影响产量。另外对具体的某种作物,还存在一个(有些作物有二个)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称为需水关键期(或需水临界期)。因此当水量有限时,应优灌溉耐旱较差和正处需水关键期的作物,以保证有限的水量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种最主要农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如下: 水稻 孕穗至开花期; 棉花 开花至幼铃形成期; 小麦 拔节至灌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