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等处的常在菌,在1克粪便中约含有106个菌。该菌在饮水中出现被认为是粪便污染的指标。禽大肠杆菌在鸡场普遍存在,特别是通风不良,大量积粪鸡舍,在垫料、空气尘埃、污染用具和道路、粪场及孵化厅等处环境中染菌最高。
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并可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使禽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重要途径。带菌禽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禽,消化道、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染门户,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也可经生殖道造成传染。啮齿动物的粪便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可污染饲料、饮水而造成传染。
本病主要发生在密集化养禽场,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菌易感。特别幼龄禽类发病最多,如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长期存在,饲养管理失调,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的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病型、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
该病型主要通过垂直传染,鸡胚卵黄囊是主要感染灶。鸡胚死亡发生在孵化过程,特别是孵化后期,病变卵黄呈干酪样或黄棕色水样物质,卵黄膜增厚。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病雏除有卵黄囊病变外,多数发生脐炎、心包炎及肠炎。感染鸡可能不死,常表现卵黄吸收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
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
本病常引起幼雏或成鸡急性死亡。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纯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心包炎、腹膜炎、肠卡他性炎等病变。
气囊病
主要发生于3周龄~12周龄幼雏,特别是3周龄~8周龄肉子鸡最为多见。气囊病也经常伴有心包炎、肝周炎。偶尔可见败血症、眼球炎和滑膜炎等。病鸡表现沉郁,呼吸困难,有罗音和喷嚏等症状。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有纤维样渗出物,并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病
鸡消瘦贫血、减食、拉稀。在肝、肠(十二指肠及盲肠)、肠系膜或心上有菜花状增生物,针头大至核桃大小,很容易与禽结核或肿瘤相混。
心包炎
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坠卵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
常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时感染。多呈慢性经过,并伴发卵巢炎、子宫炎。母鸡减产或停产,呈直立企鹅姿势,腹下垂、恋巢、消瘦死亡。其病变与鸡白痢相似。输卵管扩张,内有干酪样团块及恶臭的渗出物。
关节炎及滑膜炎
表现关节肿大,内含有纤维素或浑浊的关节液。
眼球炎
是大肠杆菌败血病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病初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开眼时,可见前房有黏液性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最后角膜穿孔、失明。病鸡减食或废食,经7天~10天衰竭死亡。
脑炎
表现昏睡、斜颈,歪头转圈,共济失调,抽搐,伸脖,张口呼吸,采食减少,拉稀,生长受阻,产卵显著下降。主要病变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
肿头综合征
表现眼周围、头部、颌下、肉垂及颈部上2/3水肿,病鸡喷嚏,并发出咯咯声,剖检可见头部、眼部、下颌及颈部皮下黄色胶样渗出。
用实验室病原检验方法,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经鉴定为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