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发性、气流性主要病害,直播稻扬花灌浆期,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水稻很容易发生穗颈瘟。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与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一旦穗颈染上稻瘟病,会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1危害症状
水稻穗颈瘟是稻瘟病的一种形式,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 穗颈瘟初期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2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最适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孢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以及结露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
3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就会丧失抗病性,使病害发生。一般籼型品种的抗性优于粳型品种。
(2)菌源数量。如带菌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是病稻草、病秕谷未经销毁或处理不彻底等,越冬菌源多,发病就重。
(3)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会降低水稻抗病性,从而有利于病害发生。抽穗期前后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于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其中,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较重。
(4)稻田管理。如施用氮肥过多、过晚,经常冷水灌、深水灌等,会降低水稻抗病力,均可加重病情。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