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西红  西红柿  葡萄  供应  江苏  西瓜  红薯  芹菜  机械  湖北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日期:2010-08-04     作者:农脉网    浏览:201    
核心提示: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全国各麦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被害麦穗早期枯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全国各麦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被害麦穗早期枯死,籽粒皱缩秕小,籽粒颜色发白,不仅使小麦产量大减,而且品质变劣,出粉率低。病粒做种时发芽率下降,虽能发芽,但幼苗黄瘦,容易枯死。 
  1.表现症状 
  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生,引起苗枯、穗腐、基腐和秆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苗枯:是由种子或土壤残体带菌引起。病苗先是芽鞘变褐腐烂,其后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至枯死。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茎部可产生粉红色霉。穗腐:于小麦开花后发生,初在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渐蔓延至全小穗,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初期,在颖壳缝处和小穗的基部,着生有粉红色的胶质霉层,到后期,在粉红色霉层处产生蓝黑色的颗粒,病小穗内的籽粒皱缩干瘪并有白色至粉红色霉。一个麦穗一般多是少数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使病部呈褐色。基腐:是植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以至全株枯死。基腐一般多自苗期开始受感染,也有在植株成熟期才发生,这类病苗被拔起时往往自茎基腐烂处折断,断口处显现褐色粘性的腐烂组织,其上并粘有菌丝泥土等物。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 
  2.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最低为3℃,最高为35℃。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100%时子囊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72%不能萌发。因此,当春季回暖早、田间湿度大,特别是小麦开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当栽培管理粗放、病残体大量留在田里、或过量偏施氮肥造成小麦密度过大,麦苗贪青徒长易倒伏的地块,只要条件适宜,就容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小麦生产上尚为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间抗性有差异。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发病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抽穗迅速、开花整齐、花期短、颖壳张开角度小、花丝较短、小穗着生稀疏的品种发病较轻,即使染病也仅局限于受感染小穗及其附近小穗;而颖壳较厚、开花时间长的品种发病往往较重。 
  (2)药剂防治。由于小麦赤霉病主要以穗腐发作为主,因此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小麦抽穗至灌浆阶段,喷药保穗的适期及次数要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期前后的气象预报和越冬病菌发生的数量(指植物残体丛带菌率)及其成熟度,作出正确的预测预报,但应以抓好小麦首次施药为重点。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施药应在抽穗期至盛花期。但在温暖多雨的季节应提早,则第一次喷药应提早至孕穗期进行。为了能及时抑制子囊孢子的侵染和避免雨水对药液的冲刷,必须根据当时天气预报,争取在雨前抢晴进行首次喷药。否则也要抓紧在雨停间隙进行补救。一般应掌握“宁早勿迟”的原则。实践证明,采用药效高、残效长的内吸性药物如: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药防治效果较好,一般多菌灵或托布津每亩用有效成分40—50克,在小麦齐穗期均匀喷撒于小麦穗部,可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
  (3)农业防治。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冬前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确保小麦抽穗开花整齐,缩短病菌侵染时间。搞好测报,在雨季搞好田间排水等,均可减轻病害发生。另外,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可减少病菌来源。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