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70%,北方农业用水占80%,而农业90%的水用于农作物灌溉,而实际利用率仅45%左右,不足世界最缺水国家以色列的50%。另一方面我国在节水领域大有潜力可挖。
在调整适应节水型农业结构上,农民往往把重点放在减少粮食作物、增加经济作物上。从实际看,农业结构调整应从两大目标着手:一是改变农业粗放型生产模式,实现农作物高产高质量高效益;二是用科学的灌溉、耕作方法,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相适应。
一、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
根据水资源情况,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养殖业等进行科学分配比例。
二、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供水机制的建立,完善水价配套,推进科学计价方式,建立健全合理水价制度,目的是推行节水灌溉,这一措施包括节水管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农艺措施,以及开发水资源措施等。
三、建立国家输水工程。全国西北、华北地区干旱现象频繁,国家计划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利用骨干水利工程来调整南北水资源分布格局,既缓解地区间水资源不平衡问题,也促进工程沿途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非宜农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步伐。
四、滴灌技术造就节水农业。滴灌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起来了,它拥有其他灌溉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节水效果显著。二是适用性强。即使在梯田、坡地地势和较远距离也能照常使用。三是水肥结合使用,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四是解决水中含有的盐分在作物根部停留和积聚等问题。
五、不断完善污水回用系统。由于有限的淡水资源不能满足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污水回用应成为增加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必须处理好开发与环保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环保中开发,在开发中环保。
六、开拓前景光明的海水淡化产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海水淡化成本不断走低,海水淡化产业属朝阳产业,是未来淡水发展事业的重要阵地。
从根本上说,要做到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大幅度地减少灌溉用水,从而维持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用水平衡,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