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病毒性肠炎(与犬瘟热和阿留申病是危害水貂饲养业的三大疾病),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的病原体为水貂肠炎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年龄的水貂均易感。水貂病毒性肠炎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几乎危及整个水貂群,死亡率很高,开始每天死亡1只~2只子兽,到8月份~9月份分窝后大批发病。死亡率达10%~80%。此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患病的水貂和患乏白血球症的猫。
症状 患病水貂主要症状是腹泻,在液体状的粪便内发现有作为本病特征的无光泽,呈粉红色、淡黄色,稀有为绿色的黏膜圆粒柱。病兽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拒食,渴欲增强,有时发生呕吐。当呈慢性经过时,病貂耸肩弯背,被毛蓬松,有的眼裂变窄,排粪频繁,但量少,粪便为液状,常混有血液,呈灰白色、粉红色、褐色或绿色。
尸体解剖特征 急性经过病例一般尸体营养良好,慢性经过时尸体消瘦,被毛蓬松,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剖检时发现的主要病变在胃肠道内。胃空虚,黏膜充血,常发生溃疡,肠管呈鲜红色,血管明显充血,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和纤维样物质,呈明显的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变化,有些尸体的肠内容物完全是暗红色血液。
生产者如发现上述病变,应怀疑是否是水貂病毒性肠炎,如果本场已给部分水貂接种了病毒性肠炎疫苗而未发病,可以初步确认是该病,并对发场里的所有水貂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治疗和预防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这种方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一般种貂在1月份~2月份接种疫苗,幼龄貂在6月末~7月初接种疫苗。水貂场应经常进行灭鼠、灭蝇工作。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不允许猫和禽类入场。为了种用目的交换种貂时,应在出场前30天进行病毒性肠炎疫苗接种;入场后应放入隔离室观察30天,在没有发现病毒性肠炎和其他病变后方可入内。患过该病的水貂可获得长久的免疫,但患过该病的母貂可长期带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源,因此要严格控制,及时淘汰。